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业主自愿在社区论坛倡议帮助智障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6:25 法制晚报
业主自愿在社区论坛倡议帮助智障者(图)

业主自愿在社区论坛倡议帮助智障者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北京业主连线上海捐爱心

  圆珠笔文具盒样样有“孩子”们收到第一份“北京礼物”感谢来自更多人的关心

  “礼物收到了,收到了。”昨天,当记者连线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阳光之家”的工作人员柳小姐时,她高兴地说 ,这是他们第一次收到来自北京的集体礼物。

  半年前,宣武区红莲南里常青藤嘉园业主张胧月去上海“阳光之家”做了自愿者,半年后,她带着对19名智障者的 牵挂和承诺回到北京,并在社区论坛上发起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募捐”,就是这一个号召,该小区业主“倾其所有”,让一份 集体爱心在第一时间飞到了上海。

  自愿者生活

  带回19段牵挂

  “小月姐姐不要走……”看着小小千纸鹤上的留言,张胧月将记忆拉回了上海。

  2005年10月,作为自愿者的张胧月来到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阳光之家”,开始了她与19名智障者3个半 月的“师生”生活。面对着这些比自己年龄大,缺少关爱的“孩子”,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责任”。

  “希望他们有一天可以到社会上去”带着这样的信念,张胧月从教他们洗手、整理衣服、坐公交车开始,为鼓励孩子 们,她陪着20岁的赵中华到大街上去推销复读机,带着经常流口水的孩子去吃

肯德基,折一只千纸鹤反复教上十几遍。

  这一切在她离开时有了回报,孩子们把自己第一次折的千纸鹤送给她作礼物,并写上开篇的留言。

  心系上海

  在论坛上发起募捐

  1月15日,张胧月回到了北京宣武区红莲南里常青藤嘉园。春节时,李白同学,一个从来不肯开口说话的孩子,竟 从上海给她打来电话,虽然只是一句“小月姐姐”却让她落泪,在她看来“这是2006年的最好礼物。”

  “可我又能送他们一些什么呢?”这让张胧月再一次牵挂起那些缺少关爱的“孩子”。她清楚地记得小燕说她从来也 没有收到过

贺卡;贺渊很想有一个望远镜;张军的笔记本是一个撕掉很多页的旧本子;居琳琳已经达到了初中甚至更高的水平 ,需要一个英汉词典……

  “一个人的爱心是不够的”她想为什么不发动更多的人给他们关爱和理解。于是在社区论坛上以网名“朵朵小蛮”的 名义发出“有生以来第一次募捐”:“如果你有一颗爱心愿意帮助这些孩子,就行动起来,找一找自己家里有没有一些可以送 给他们的东西,比如文具啊,笔啊,本啊,玩具啊,望远镜啊,书啊,衣服啊,甚至旧电脑等等。如果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 北京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送的礼物,他们一定会开心死了。但是,请一定不要捐钱……”

  业主响应

  捐出家中所有笔

  就在帖子发出的第二天,张胧月的对门“灿烂姐”便捧来一大把笔和10本便笺纸,铅笔、油笔、钢笔还有水彩笔, 细数一下竟有73支。“我当时把家里的笔全都翻出来了。”“灿烂姐”告诉记者,在网上看到那些孩子的照片,他们单纯的 眼神很动人,又听小月讲了那么多故事,立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不只我,我的一个同事知道后,也想捐一些衣服呢。”“ 灿烂姐”高兴地说。

  手套台历也捐出

  现实生活中敦厚的“扯哥”把妻子从国外带回的一副手套和一个电子台历捐了出来,“也不知道送什么,希望他们能 用得上。”“扯哥”真诚地说。

  超市购买学习用品

  没有那么多“家藏”的“剪子猪”在第二天下班后去了超市,购物筐里装满笔、橡皮、尺子,然后立刻送到张胧月的 家中。“只是几十块钱,对我们不算什么,但却可以给19个孩子带去快乐。”“剪子猪”认为,“这是力所能及的事,以前 也想去帮助人,可一直没有机会,这次还要感谢小月。”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张胧月家门口经常堆放着一些没有署名的礼物,“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可我真心感谢他们。”张 胧月说。

  记者看到,在张胧月的清单上有了这样的记录,灿烂:圆珠笔73支、便笺纸10本;大象:算盘文具盒1个、12 色油棒1盒;扯哥:高级手套1副、电子台历1个……

  最新消息

  第一次“爱心”飞上海准备开办募捐网

  在张胧月的大邮包里记者注意到,她把每件礼物都用漂亮的包装纸打了包装,并系着一个粉红色的蝴蝶结。由于又要 出差,张胧月不得不在上周结束了这次募捐,将二十几名业主捐赠的礼物带着“爱心”邮往上海。

  可直到昨天,记者在该小区采访时,仍有许多业主表示“知道时小月已经出差了,还没来得及捐东西,只有等待第二 次了。”

  还有像“灿烂姐”这样已经捐过一次的业主也表示,“今后有机会还会接着送一些东西给他们。”相信张胧月听到这 些一定很高兴,因为她正准备开办一个募捐网,号召更多的人关心理解智障者。

  连线上海

  感谢来自北京的关心

  上海杨浦区控江路街道“阳光之家”的工作人员柳小姐向记者介绍,该街道“阳光之家”于2005年底开始运作, 共有智障学生19名,最小的19岁,最大的38岁。“阳光之家”是一个公益性组织,不收任何费用,目的是教会他们生活 自理能力和一些简单的劳动,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她回忆说,小月在“阳光之家”的3个半月里和孩子们结下深厚的友情,她走后,孩子们问得最多的就是“小月姐姐 什么时候再来呢?”每当孩子们做出什么令人意外的成绩,他们就会说,‘这是小月姐姐教我的。’所以,“我们十分感谢小 月在上海所做的一切,更感动的是她能回到北京后发动更多的人来关心智障者。”

  文/本报记者沈迪张学明

  每一份礼物上都系着一个蝴蝶结摄/张学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