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海外收购团蜂拥入黔 苗族千年服饰遭掠夺性抢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16:53 时代信报
海外收购团蜂拥入黔苗族千年服饰遭掠夺性抢购

苗族女子戴银角的习俗,是图腾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黔东南苗族服饰是我国苗族服饰中最为雍容华贵,工艺最为精湛,造型最为独特,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服饰系统,是苗族人民的一部“无字的史书”。

  -外国人更是视那些年代久远的苗族服饰为珍宝,对苗族服饰,他们从最初的喜爱发展到收藏,又发展为商品买卖。如今,外国人在黔东南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收购军团”。

  -一家法国私立博物馆已收藏了180多套苗族服饰,其中,黔东南的苗族服饰就有108套,极具文物价值的月亮山地区祭祀服“百鸟衣”就有15套,超过了贵州省内的收藏。

  信报记者 兰世秋/文

  苗家女的第一笔交易

  从重庆出发,沿着刚修通的渝黔高速,驱车8个小时,“凯里”的字样就会出现在路边的指示牌上。

  苗族人凯凤一家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黄平县重安江镇,这里风景秀丽,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甜美的山泉和纯朴善良的同胞。

  凯凤的祖先们也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只是,从她的父亲那一辈开始,就从原来的村庄搬到了现在的县城。家里的生活并不富足,甚至可以说是很窘迫,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母亲饲养的两头猪。

  凯凤和弟弟都是中学没有毕业就辍学了,辍学后的凯凤就留在家里帮母亲做点家务。去年五一节,凯凤听说台江县传统的姊妹节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旅游观赏,又从家里出了个大学生的邻居那里得知外国人对苗族的服饰很感兴趣。凯凤就带着已经过世的外婆留下的一件衣服,揣了几块钱的车费,来到了台江。

  姊妹节上,果然有不少外国人对凯凤带来的衣服很感兴趣,他们对衣服上那些精美的图案啧啧称奇。其中一个外国人看了许久后开始问价,凯凤大着胆子伸出了一只手:“500。”没想到的是这个外国人得知价钱以后,表情奇怪地盯着凯凤看,又盯着衣服看了半天,然后嘴里叽哩咕噜地离开了。

  几个外国人离开后,一个随行的民俗学专家悄悄地告诉凯凤,因为她的叫价太低了,外国人对衣服的真假产生了怀疑,并让她赶快换个地方,叫价5000元。

  抱着试试的心理,凯凤按那个专家说的做了,结果,外婆的衣服换回了她手里厚厚的5000元钱。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的凯凤说:“真的没有想到外婆原来穿的一件烂衣服居然卖了这么多钱,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国外“收购军团”来了

  外国人收购黔东南的苗族服饰的历史,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曾祥慧向记者介绍说,黔东南苗族服饰是我国苗族服饰中最为雍容华贵,最为富丽堂皇,工艺最为精湛,造型最为独特,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服饰系统。

  上个世纪80年代,黔东南的交通远不如现在便利,经济状况也相当落后。那个时候,国外的人类文化学者常常来到黔东南地区,当他们在朴实的苗族老乡家里发现他们代代相传的苗族服饰的时候,仿佛发现了稀世之宝。那造型独特的图案、那精致的银饰、那艳丽的色彩,以及那图案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都让他们对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充满了好奇,遂以高价将其收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捷,黔东南地区那些修了公路的村寨逐渐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他们的到来似乎也给这里生活的人们带来了致富的机会,因为他们总是会以让村民们惊得睁大了眼睛的价格将这些普通苗族人家里几代人穿过的衣服买下。

  曾祥慧告诉记者,近几年来,外国人对苗族服饰已经从最初的私人收藏转变成了商品买卖,一件有价值的苗族衣服,他可以花几千块钱在黔东南收到,然后在国际市场上卖到十几倍的价格。

  为了摊薄成本、形成产业,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收购军团”。这个“收购军团”的最上线在国外遥控指挥他在贵州省内的中间人,而贵州省内的中间人又在黔东南市区有联系人,这个联系人的任务就是和在各村寨的本地人联系,各村寨的本地人精通苗语,又在当地有熟悉的关系,所以常常能以优惠的价格收购到服饰。曾祥慧对记者说:“原来外国人自己来收购,费用较高,现在,这样的‘收购军团’常以很低的价格收购到苗族服饰,减省了很多中间的环节,外国人的利润更高了。”

  不仅仅是老外“精明”。改革开放以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嗅觉敏锐的商人、文人和当地人也操起了这一行业,走村串寨、摆摊设点收购具有民族文化的各类工艺品。

  千年服饰流失惨重

  本地人的兜售和外国人的大量收购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黔东南丰富的苗族服饰的惨重流失!

  当记者向曾祥慧问到,这些年黔东南苗族服饰流失的数量大概是多少时,她用了四个字来形容——不计其数。

  目前黔东南苗族服饰流失出境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境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雷秀武告诉记者,他在与法国巴黎一家私立民俗博物馆馆长交流时,曾经了解到,这家法国私立博物馆目前已收藏了180多套苗族服饰,其中,黔东南的苗族服饰就有108套,贵州月亮山地区的极具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民族服饰——祭祀服“百鸟衣”就有15套,超过了贵州省内的收藏。当时,这位博物馆馆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地话:“100年后,中国人要研究苗族的服饰文化,还要到我的博物馆来研究。”

  贵州省一位少数民族

文化人士到美国进行民族文艺表演,在纽约竟意外地看到了一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展”,所有展品的收集策划者是一个美国妇女。展品包括非常齐全的贵州少数民族服饰上百套,其中一些甚至是他在国内都没有见过的。据了解,这名美国妇女曾到黔东南某族村寨捐助过2000元钱修建学校,并对其中一些特贫穷的家庭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据了解,在2003年之前,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将一件年代久远的服饰作为旅游工艺品,通过正常渠道从贵州带出境外,政府对民族服饰的流失无法进行监管。虽然2003年1月贵州省颁布实施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但也没有明确划分出民间工艺品和旅游工艺品的界线,更没有在年限上对可携带的工艺品加以限制,对要保护的民间工艺品,并未具体说明如何保护、处罚措施也比较空泛。一些专家对此心痛不已,认为好多流入国外的民族工艺品不仅是简单的旅游品,而是积淀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这些“活化石”的流失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损失。

  贵州民族学院院长吴大华认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关键,首先应当尽快出台一部权威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法,依法推行文化遗产保护。这既是国际已有的惯例,也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