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十一五”:民生最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1:30 新晚报

  实习生 庞海琼 本报记者 刘铁瑛

  想象未来与期待美好总会让人心动。勾勒“未来五年城市蓝图”的特殊使命,赋予今年“两会”不同寻常的内涵。无论会内、会外,不管是官、是民,目光锁定《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未来五年,我们的城市和生活会变成啥模样?

  站在城市全面振兴的战略新起点,来自规划的起草者,来自心系民生的代表、委员,来自街头最普通的百姓,与记者共话“十一五”———揭秘起草背后的故事,诉说对城市明天的期待,不同的声音汇成同一个心愿:哈尔滨的未来会更精彩!

  规划起草———

  七旬老人带来感动

  历时700多天,凝聚近千人的智慧与心血———这个未来五年“城市纲领”起草的日日夜夜,除了科学调研与缜密论证,还涌动着一份特别的精神力量———感动。

  感动来自一位七旬老人———道里区教育局退休干部高海晨。去年8月,他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向起草组递交了“扮靓何家沟应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在这份由近4万字和70余幅图片组成的调研报告里,记录了一位市民关注家乡发展的可贵热情与执著精神———从源头到河口,从清晨到日暮,何家沟流经的10余个村屯、100多座桥、20几个公园,高老或骑车、或步行,历时2年往返奔波了40多回,最终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图文并茂的改造建议。这份“执著”最终化作规划的浓重一笔“推进何家沟污水治理工程”。建议获得了特等奖,高老又开始为下一个家乡发展调研课题忙碌了起来。

  “了解百姓想什么、盼什么,希望政府干什么”,据悉,由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广电局和本报共同组织的“我为‘十一五’建言献策”活动,共征集市民金点子500多个,最终有100多条充实到规划中。

  民生优先———

  城市使生活更美好

  “城市交通公交优先”、“建新的后备水源”,细心的代表发现,规划写满了对“身边琐事、心头难事”的关注。据规划主要起草者、市发改委一位资深研究员讲,“民生优先”的主旨贯穿于每一个章节的每项指标里,凸显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让百姓生活更富裕、更安全、更和谐”。

  未来五年百姓最关注啥?大众出租汽车公司一司机张成磊坦言,他最关心的是能否买得起房、看得起病,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这是城里人花钱的大头儿”。而在规划中,张找到了令人欣喜的答案,“新建社区卫生机构306个”、“发展经济房、廉租房照顾低收入家庭”、“城市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8%”,张成磊不无感慨地说,这些指标的实现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舒心。

  “使哈尔滨成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这个令人心潮激荡的城市新定位,同样抓住了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城市最本质的东西。“适宜人居,有业可就,追求更高层次人的全面发展”,一位起草者说,“三个适宜”体现了哈尔滨不断追求、不断开放的新境界———城市使人的生活更美好!

  创新城市———

  市民素质论成败

  “创新型城市”是冰城‘十一五’的新亮点。”市政协委员、哈工大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宋要武对此这样作解———未来发展,人的素质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他认为,在拼政策、树品牌之后,市民素质是城市投资的“软环境”,直接关乎城市的兴衰成败。“普及12年教育,延长平均受教育年限”,宋要武断言:凭借得天独厚的教育科研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哈尔滨必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蓄势腾飞。

  鼓与呼之余,宋要武不忘“做事”。“给老百姓讲经济学”是这位激情博士的创新尝试———4月15日,他将在哈工大推出“市民经济课堂”循环公益讲座,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秩序与经济生活”、“时尚与经济生活”等6讲里,老百姓会弄懂“购物排不排队,将影响城市的交易成本”这样的新锐经济学,其实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提升素质不光看指标,还要看经历、看眼界。“每场容纳400人的讲座,能影响4位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就足矣”,宋要武希望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市民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

  一字之差———

  规划最看重落实

  过去的十个五年我们都叫“计划”,现在改成“十一五”规划,这一字之差意味着什么?据规划起草者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中长期规划中,这一字之差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更重“落实”。规划关于修路、上学、就业等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硬指标,作为政府对市民的承诺,这些项目必须完成。

  刘明凯代表建议,对于“十一五”规划的落实应该有监督机制。规划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姓也有了监督的“落脚点”。他认为,类似教育、物价等涉及民生的重大事情,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应再高一些,通过公示、听证等听取民意,决策反映民愿,规划的“条条框框”最终才能变成百姓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