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坚守46年不让英雄旗帜褪色:本报记者专访“刘胡兰小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3:01 山西晚报

  

坚守46年不让英雄旗帜褪色:本报记者专访“刘胡兰小组”(图)

  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刘胡兰”女子车工小组成立46年来,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近两年来,该小组仅超额工时创造价值就达80余万元。昨日,“刘胡兰小组”荣获第二届“全国五一巾帼奖”集体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李春泽摄

  

坚守46年不让英雄旗帜褪色:本报记者专访“刘胡兰小组”(图)

  得知喜讯,大家兴高采烈

  2月21日下午,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女子车工组(即“刘胡兰小组”),组员们都在紧张忙碌着。后墙上,有醒目的大字:爱岗敬业、拼搏坚强、创新奉献、铸造辉煌。

  丁零零,电话铃声响起,是组长张清萍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获得了全国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巾帼奖’!”

  车工,是机械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苦的工种。但在“刘胡兰小组”,清一色的女工用她们细腻的双手担负起大型成套冶金轧机械系统润滑元件的加工生产任务,四十六年如一日。

  46年来,年年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特别是近两年来,刘胡兰小组仅超额工时创造的价值就达80余万元,技术革新64项,增产节约价值累计百余万元。这是怎样的一种凝聚力!是什么力量使小组一茬又一茬的女工,在车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现任组长张清萍说:“是责任。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英雄的旗帜因自己而褪色。”

  英雄辈出的“红旗”班组

  “刘胡兰女子车工小组”成立于1959年,是有名的“红旗”班组。

  首任小组组长赵改香,她为不影响生产,把孩子绑在自己背上,坚守岗位。上世纪60年代,小组提出了“八两粗粮”夺高产,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仍然保持高产;十年动乱,小组坚持“生产无罪”,坚守工作岗位;改革开放后,她们勇敢迎接市场经济挑战,尽管遭遇过下岗的挫折,小组仍坚持了下来,重获新生。

  刘胡兰小组历任有7位组长,每一任组长身后都留下一串闪光的足迹。在她们的行列中,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柳雅庄,有陪同国家领导人出访朝鲜的赵改香,有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田润桃……

  过去,全国范围内以英雄命名的企业生产班组很多,但像“刘胡兰小组”这样坚持46年之久的,则是凤毛麟角。“在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困难与机遇,刘胡兰小组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或许随时代的不同会有所改变,但爱岗敬业、拼搏坚强则永远是小组不变的精神内核,这也许是她能够坚持这么多年的一个原因。”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党支部书记李建军如是说。

  怕吃苦的进不了这个组

  “怕吃苦的,进不了这个小组。”刘胡兰小组的团支部书记赵君告诉记者。现在的刘胡兰小组有16名成员,组长张清萍今年48岁,任职10年,而她们当中年龄最小的组员只有22岁。

  不是每个新进入刘胡兰小组的成员都能适应它的高强度。去年,新入厂的工人小白慕名到刘胡兰小组报到,但由于她的皮肤对车床切削液过敏,不久,她的双手就红肿蜕皮、疼痛难忍,小白几次偷偷落泪。了解到小白的情况,小姐妹们到宿舍探望她,张清萍专门买来中药,为她热敷,鼓励她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后来,在大家的关怀下,小白最终坚持了下来,适应了生产环境,成为小组的骨干。去年,小白个人完成工作量超过公司要求的140%。

  因为企业普遍工资比较低,在刘胡兰小组工作了8年的赵君,月薪都不到600元,但就这还是享受厂里的特别待遇呢。赵君说:“虽然收入不比别的车间高多少,但在这个班组,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技术革新是传家宝

  刘胡兰小组内部有一套完善的民主管理体系,使每个组员对小组和个人任务指标、产品质量、工作状况都心中有数。每逢遇到拦路虎,她们就开展专题小组活动,集思广益想对策。组长告诉记者:“生产油气混合器时,就是全组人员共同讨论后想出的办法,不仅使加工零件优等品达到100%,而且通过刀具工艺革新,工效提高了3倍。”

  组里年龄最小的小张自豪地说:“我们组长独创了‘C618车床加工阀体先进操作法’,使百件阀体抽样精度达到允差量的百分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学习技能,是我们刘胡兰小组的传家宝。”

  技术创新活动在刘胡兰小组成了经常化的行为,近10年来,小组累计完成技术革新30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而这种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良好风气,也让大家有了向高、难、精、尖技术挑战的勇气。直到现在,该小组一次交检合格率100%不说,还连续发表了18项QC(全面质量管理)成果。

  在刘胡兰小组的工作车间,你很难找到一个废螺钉、一把废车刀、一块废铁皮甚至一团废棉纱……原来,废旧物资都被她们这些“铁算盘”收到节约箱里去了。

  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刘胡兰小组的每个成员身上都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

  采写:本报记者梁成虎马继玲

  摄影:本报记者李春泽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赵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