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亿万农民的共同期盼——写在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之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5:0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新华社记者董峻姚润丰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公布。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近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

  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

  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使命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与以往“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有所不同:过去,多是着眼于某个领域,如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以此为抓手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更是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农民群众自己的家园,谁不为此欢欣鼓舞呢?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1997年之后连年明显扩大,目前仍达到3.2:1。而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更是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目前全国九成左右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

  其它一些统计数字同样让人揪心———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民只有不到四成,远低于城市65.4%的水平;全国约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六成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1.5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一个“新”字道出亿万农民心声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何处?对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能够发现一号文件有许多新思路和新举措:

  “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村容整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管理民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一号文件有这样一句话: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

  因此,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今年的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新农村建设在时代浪潮中破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好经可别念歪了。”一号文件对农民群众的担心也有说法:在推进

  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不仅如此,一号文件还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重点,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部门,更多地开始关注和支持农村,工作重心逐步转向农村,一系列好政策也相继出台:

  财政支农方面,财政部提出,“十一五”期间将较大幅度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农村道路方面,交通部提出,“十一五”期间将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

  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方面,水利部提出将优先解决1亿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建设,实施中部地区低洼地排涝工程。

  农业生产方面,农业部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等“九大行动”,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人们有理由相信,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九亿农民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宽裕。

  (据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一号文件解读1]

  箴言和警诫:“五要五不要”

  农业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和‘虚’的东西!”

  《意见》指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农业部这位负责人说,上述“五要、五不要”应当成为下一步行动的箴言和警诫。

  [一号文件解读2]

  响亮的“注脚”:“多予少取”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这句话作了响亮的“注脚”:

  “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

  “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意见》明确提出上述“三个高于”,表示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对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新农村建设诸多“看得见”的利好政策和实惠值得期待。

  [一号文件解读3]

  “四管齐下”:破增收难题

  一号文件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文件确定,将通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加强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以及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四管齐下”解决增收难题。

  要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等。

  (均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