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档案成“死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6:52 扬子晚报

  一天抽几支烟、喝多少酒、每天的饮食习惯怎样、锻炼量是多少……这些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个人信息全部由专门的社区医生记录存档,并通过定期督促指导,教如何用药、如何调整饮食,实现健康干预。早在几年前,江苏省和南京市就要求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此作为“小病进社区”和“社区首诊”的一项重要措施。近日,记者连续几日探访了南京多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发现这些原本应该在“社区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健康档案,如今竟绝大多数成了死档。

  一份档案六年没更新

  在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楼为怀孕妇女存放小卡的柜子旁,记者找到了一份份码放整齐的居民健康档案。听到记者的询问,医生头都不抬地说,这些已经几年没动过了,最早的还是2000年时建立的,五六年了从未更新过,上面的信息肯定早就不准啦。而在另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听说要采访健康档案利用的问题,工作人员面露难色,“这些档案中的大部分从建起之后就放在柜子里无人过问了,基本只在上面检查时发挥一下作用。”“这些健康档案当年可都是我们一幢一幢楼跑、一户一户敲开居民的家门,才辛苦建立起来的。”一位社区卫生站的医生不无感叹地向记者回忆说,当时正值盛夏,每天5点半下班后,他们所有的医生两人一组、拿着门牌号码、按楼幢“包片”,平均每个人要完成三幢楼居民的健康档案调查,每天都得干到晚上9点半,双休日更是全天“跑楼”。

  健康档案为何多成“死档”

  辛苦建立的健康档案为什么没有更好地利用呢?南京锁金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江苏省第一家建立健康档案的社区医院,也是目前健康档案使用较好的为数不多的少量社区医院之一。该中心的张政主任坦言,他们社区内常住居民有6万人,当初他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健康档案达到1万份,但目前真正得到利用的只有500份不到,其他的都成了“死档”,并且,这500份中还有200份是一个单位的集体档案!

  张政主任分析说,首先是居民的就医观念有偏差,他们不论小病大病都相信三级大医院,根本不理睬社区医生的建议。健康档案的作用在于能掌握病人全面的情况,但病人到其他医院看病开药的情况社区医生并不掌握,这显然使得档案的完整性打了折扣;其次是医保政策的限制,不少单位甚至规定到社区医院就医的费用不予报销,到社区医院就医受到限制,这些人的档案也就成了“死档”;此外,社区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原因之一;最后,由于没有相应的收益,健康档案的利用主要看医生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心,社区医生缺乏搞居民健康管理的动力。

  社区健康管理大有可为

  实际上,健康档案发挥出对慢性病干预的作用,能让居民大为受益。锁金村一位全科医生告诉记者,每星期他都会到自己所负责的锁四村社委会为居民进行免费的健康咨询,不少居民的健康档案就是在健康咨询中建起来的,尤以老年人居多。事实上,不少早期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靠调节饮食,加强锻炼,不吃药或者用很普通的药是完全可以控制的,而要做到这样,就必须依赖社区医生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因此,健康档案万万不能成为“死档”。本报记者 刘小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