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墙究竟咋打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8:01 扬子晚报 | |||||||||||
本报上周报道了南京一些公益文化墙遭折损的现象后,连续接到多位市民来电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不妨从这些文化墙入手,来提升一下城市形象与市民素质。昨天,记者特意探访了部分公益文化墙,感受一番这些由政府各级部门投资的公益设施的命运。 院内保存完好院外惨遭“戏弄”
记者在市中心部分单位和社区随机走访发现,凡是被框在院墙内的公益文化墙大多保存完好,只是因岁月流逝稍显褪色,而暴露在院外的公益文化墙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遭到各类“牛皮癣”的“戏弄”。如在南京大学幼儿园,门前两侧墙上都画上了不少蛮有童趣的卡通动物,它们还被赋予一定的故事情节,远远看上去非常可爱。但是记者近前却发现,在小动物和远近风景的过渡处,断断续续地印上了各种“招商广告”,这些“牛皮癣”把原本洋溢着活泼动感的儿童乐园变成了花脸。主管部门不得不用乳胶漆进行涂抹覆盖,但白漆也破坏了整幅墙的画面效果。在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去年夏季刚刚装修一新的“一家亲互助社”立志于为居民打造“5分钟服务圈”,同时在院内围墙上醒目地画了一圈可爱的动物图案,提醒这里也是孩子们的活动天地。也许因为地处小区内部,这些动物的色彩和整个画面保存得相当不错。只是靠西南角的地方摆放了很多车辆,其中不少是工作人员自己的自行车或助力车,时间长了,墙上已经有些轮胎印迹。比较有特色的是宁海中学操场旁的美术墙,墙上绘有100多幅既专业又壮观的油画,这些风格不同、寓意深刻的作品是该校美术专业的学生两年前画上去的,目前还没有出现人为损伤的现象。一位中年教师告诉记者,当初在操场上画画也是想发挥本校学生的特长,没想现在竟成为想学美术的孩子心目中一个知名品牌。从专业角度来看,当初要是在墙上加一溜飞檐,这些图画就会少受点雨雾的“伤害”了。 公益设施命运折射城市管理水准
住在玄武区的田平先生向记者介绍,自己就住文昌桥,去年夏天太平北路改造出新后,他顿时感觉到家门口的环境变了,心情也格外舒畅。但最近沿着这条1000多米的路徜徉时,他发现道路两旁的石雕已经有很多被破坏的痕迹。在东南大学文昌桥附近的石雕已出现断裂;在浮桥附近一系列体现南京地域文化的墙雕上,明显是一些中小学生刻上去的英语和数学符号等。“这才半年时间,就已经变成这样,太可惜了。” 南京工业大学一位姓蒋的教师给记者来电说,他们学校几乎所有户外白色的墙面上都布满了球印和污渍,“一方面表明市民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城市管理的遗憾”。他说,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发现少数人对公益设施进行破坏,惩罚是很严厉的,除了交纳罚金,还将让其在公众注目下对所破坏部位进行修补,或者进行一定时间的公益劳动,以体现“公共环境人人付出”的良好风气。而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管理几乎还是空白的,除了城管人员在主干道或重点地段把守外,背街小巷的管理一股脑全推给社区,而社区的力量又那么薄弱,公益设施的命运自然可想而知。 本报记者董婉愉黄建伟 [编后]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加快,各级政府部门正加大对公益文化设施的投入,同时也体现了城市的总体素质和人文关怀。读者朋友,您对爱护身边的公益设施有什么好的建议?对少数有意破坏者,可采取怎样的教育处罚措施?欢迎您给本报来电。 电话:86854854中午12:00-晚6:00电子邮箱:zwnj@yangtse.com
宁海中学美术墙。董婉愉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