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省2006年课改招生制度的改革方案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8:57 石家庄日报

  我省2006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解读

  ■鼓励初三毕业生参加“中考”

  ■毕业生考试在5月15日以后进行

  ■初中毕业生升学包括三方面的成绩,总分为1000分,其中,升学考试成绩满分为600分,综合素质评价满分为300分,创新实践成果评价满分为100分

  ■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在2006年5月底之前完成

  ■各实验区(城市市区由设区市负责)所属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至少50%%的公助生招生指标,依据本县(市、区)或辖区内各初中学校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或依据各初中学校的在校在籍应届初中毕业生数,按比例平均分配到每所初中学校。愿意留在非热点初中学校学习的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优质公办普通高中

  ■录取方式由过去的按学科总分划线、等额投档、等额录取改为按学科总分划线、差额投档、择优录取

  □实习生王晓红吴红梅贾玉洁杨婧本报记者冯月静

  针对省教育厅新近出台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6年初中毕业与升学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同志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怎么组织?

  答: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组成,且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分开举行,简称“两考”分离。毕业考试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管理下由学校组织,其功能仅是确定学生是否有毕业资格,学生必须参加;升学考试即大家平日理解的“中考”,由省统一组织命题、统一制定评分标准、统一印制试卷,各实验区(城市市区由设区市负责)统一组织考试、评卷、登统,师专分校、幼师以及师范特色高中班、中专、中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使用同一套试卷,鼓励初三毕业生参加“中考”。

  2、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科目和分值及时间如何安排?

  答:由毕业考试科目、升学考试科目两部分组成。

  (1)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会话测试占40%,笔试部分占60%)、科学〔或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成绩应占到总分的30%左右;生物、地理学科的毕业考试成绩按本课程内容全部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计算。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生考试在5月15日以后进行。

  (2)升学考试科目即“中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或选择科学一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或选择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两门学科)〕共五个科目。各科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或科学12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或思想品德45分、历史与社会45分,综合题30分)〕,总分600分。语文、数学、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考试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考试时限各为120分钟。日程安排如下:6月21日上午9:00-11:00语文下午2:00-4:00数学4:30-6:30文科综合6月22日上午9:00-11:00外语(包括听力测试25分钟)下午2:00-4:00理科综合

  3、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哪些内容和等级?

  答: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三个部分,由学校组织实施。

  (1)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七个方面,评价结果由综合性评语和等级评定两部分构成。综合性评语是依据各项评价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表现,作整体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发展潜能。获得每个评价维度A等级的人数控制在初中毕业生总数的20%—25%,获得B等级的控制在45%—50%,其余35%—25%为C和D两个等级。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定为D等级(不合格)时,应极其慎重。当基础性发展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成绩依据时,按等级呈现;作为学生升学成绩依据时,按分数呈现,由学校按学生获得的基础性发展素质七个维度的评定等级,分别按赋予的分值计算并转换为分数后,报招生考试机构按其实际得分计入升学总分。该项的满分分值为200分(即七个维度均被评定为A等级)。

  (2)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内容包括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生物实验操作、信息技术、体质健康测试等五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分别为7分、7分、6分、10分、20分。当其作为学生毕业成绩依据时,每个项目的考查成绩采取先按分数计算再转换为A、B、C、D四个等级的方式呈现。作为学生升学成绩依据时,按分数呈现,由学校按学生每个项目实际得分汇总后,报招生考试机构计入其升学总分。该项满分分值为50分。

  (3)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侧重于对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创新活动的综合评估。当其作为学生毕业成绩依据时,评价结果采取先按分数计算再转换为A、B、C、D四个等级的方式呈现,45-50分(含45分)为A等级,38-44分为B等级,28-37分为C等级,27分以下为D等级。作为学生升学成绩依据时,按分数呈现,由学校按学生的实际得分报招生考试机构计入其升学总分。该项满分分值为50分。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怎样评定?

  答:(1)各学校成立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校长任主任。负责制定本校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各班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评定。评价小组成员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选任,由班主任、任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建议人数为3—5人,班主任任组长。本班各学科专任教师参与评定工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特长,要客观、公正,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3)班级评价小组依据《意见》中的“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素质等级评定参考标准”,按照学生各年度评价记录、成长记录和学生毕业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反馈的结果,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基础,经集体讨论,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等级评定,并由班主任写出综合性评语。如果评价小组成员之间存在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研和讨论后作出决定。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在2006年5月底之前完成。

  5、普通高中招生改革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答:一是录取依据的变化。将把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改为将升学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创新实践成果评价结果共同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即:初中毕业生升学包括三方面的成绩,总分为1000分,其中,升学考试成绩满分为600分,综合素质评价满分为300分(包括基础性发展素质评定等级换算后满分200分、专门性发展素质考查成绩满分为50分、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成绩满分50分),创新实践成果评价满分为100分。创新实践成果计分奖项必须是县级以上(含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的评奖活动,具体加分办法由各设区市教育局自行制定。

  二是公助生定向招生指标分配比例的变化。为促进初中学校均衡发展,将大幅度扩大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定向招生指标数。2006年,实验区(城市市区由设区市负责)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招生计划分为统招生、名额分配生两类,各实验区(城市市区由设区市负责)要将所属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至少50%的公助生招生指标,依据本县(市、区)或辖区内各初中学校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或依据各初中学校的在校在籍应届初中毕业生数,按比例平均分配到每所初中学校,并纳入本地公助生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名额分配具体办法由设区市教育局确定。

  三是录取方式的变化。将过去的按学科总分划线、等额投档、等额录取改为按学科总分划线、差额投档、择优录取。即:教育行政部门首先根据招生计划,依据考生的升学考试成绩,以实验区为单位(城市市区以市区为单位),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排列划定各批次学校的预选分数线,预选人数一般控制在学校招生计划数的1.3倍;然后,对达到预选分数线的考生,依据其升学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创新实践成果评价成绩三项相加后的总分数,按照由高到低的分数顺序依次录取。同一批次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要按照先录取统招生后录取名额分配生的顺序录取公助生。

  6、为什么要实行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名额分配招生办法?

  答:这样一种招生制度改革,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生源的均衡化,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升学考试分数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关键性环节,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第一,初中阶段校与校之间应试竞争将弱化,有助于初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第二,如果较为平等地分配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招生名额,愿意留在非热点初中学校学习的学生,实际上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优质公办普通高中。这项政策如果得到长期执行,必将引导初中学校生源流向,逐步遏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倾向,改善薄弱初中学校生源质量,从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平衡发展。第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发挥作用是这次“中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才能完成升学考试分数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结合。各市、县(市、区)普通高中招生情况复杂,差别很大,各地要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切实抓好。各学校在使用名额分配指标时,要切实保证公平、公正,把升学考试分数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地实现结合,防止以权谋私现象发生。

  今后,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分配的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在这里,我们提醒广大家长,在小学升初中时,不要盲目地让孩子去“挤”少数热点学校,因为初中毕业生升入公办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公助生指标,将大部分定向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在少数热点学校反而会造成较为激烈的竞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