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发展低端产业 :樊纲纵论产业发展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9:15 黑龙江日报

  牛桂玲 本报记者 来玉良 薛婧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低端产业

  樊纲,经济学博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著作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渐进之路———对经济改革的经济学思考》、《中国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等学术专著和《经济文论》、《樊纲集》、《走进风险的世界》、《发展的道理》等论文集。

  观点:从中国现状出发,人的问题是发展的首要问题。单纯提升产业并不能解决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只有尽量扩充产业,特别是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为几亿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才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所在。

  1月7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应邀参加哈尔滨冰洽会“管理创新与发展论坛”。其间,他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我们的优势

  记者:有人说,国内落后地区的发展同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一方面人才流失,特别是高级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劳动力等待就业。目前在中国,这种矛盾达到了什么样的态势?

  樊纲: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流向发达国家,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流向发达地区,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些年,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纷纷被发达国家挖走。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的清华和北大就是美国研究生院的预科班。中国还好,在非洲一些国家,由于人才的大量流失,致使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出现了文盲。

  人才流失的同时,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中国现有2亿到2.5亿农村劳动力等待转移。有人预计,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拥有7亿到8亿劳动力。而且现实是,经济越是落后的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会越多。

  记者: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还要实现发展,该怎么办?

  樊纲: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发展?简单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的定义应该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发达企业的差距,要逐渐实现趋同。举例来说,中国经济年增长8%%,美国增长3%%,中国需要68年才能实现与美国的趋同;如果中国经济年增长是7%%,美国是8%%,则需要108年。

  中国要实现发展,就必须利用好现有相对优势的因素,实现初步的增长。换句话说,就是先赚点钱,然后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逐步弥补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记者:中国现有的相对优势是什么?

  樊纲:大量的便宜的人力资源。这就是中国的优势,这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势。我们的目标

  记者:我们的优势确定了,那么如何利用优势来获得发展?

  樊纲:我们的目标是发展所有的产业,其中包括重化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产业。在今后几十年里,这些产业是我们发挥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在国内绝大多数地方正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试图尽快摆脱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的时候,您为什么提出要发展这些低端产业?

  樊纲:从国内来讲,中国幅员广阔,但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东部快于西部、沿海快于内地。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剩余劳动力就越多,就业就越困难,而且中高级人才流失得也越严重。这些地区要发展,就必须变剩余劳动力多的劣势为人力资本的优势,所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为这些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解决发展的第一要务。

  从国际上讲,目前全世界制造业的就业格局是:中国有从业人员8000多万人,其他地方从业人员有8000多万人,而且制造业向亚洲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亚洲,同样要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目前有40%%的农村劳动力没有转移,印度则有70%%的劳动力等待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中国不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很可能会被印度抢占先机,中国的发展就会严重受阻。

  记者:道理不错。但很多人认为,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附加值低,没啥发展。政府不支持,企业家也不愿意干。

  樊纲:现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家看不起传统产业等低端产业,一心想发展高新产业,这是不正确的。沃尔玛就是做针头线脑的传统的低端产业,但是沃尔玛几个兄弟的财产加起来堪称世界首富。世界500强里,多数还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是不能做大,就看你怎么做。中国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大量的中低级的廉价劳动力,这就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服装、皮鞋、袜子等低端传统产业,仍然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记者:那么,如何看待发展高端产业问题?

  樊纲:在中国,要在巩固和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即使高端产业发展了,低端产业也不能放弃。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有人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7亿到8亿劳动力可用。我们设想,让1亿人去做高科技产业,1亿人去做高端服务业。那么剩下的五六亿人怎么办?所以必须全面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首先考虑要让这些人成为蓝领,实现就业。

  记者:发展低端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自然不能回避资源稀缺问题,这也是全世界都在关心的问题。所以有人提出,为了不激化资源稀缺的矛盾,中国应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跳过重化工业阶段,特别是东北这样的老工业基地。您怎么看?

  樊纲:我认为,资源稀缺不是停止发展重化工业的理由。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实践证明,资源稀缺的地区反而才能发展。经济学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幸亏这个国家资源稀缺,所以它发展了。”日本就是一个典型。

  发展重化工业,对于我们来说资源不是瓶颈,我们的制度、科技和人才是最大的瓶颈。由于我们制度的缺失造成资源的利用率过低,科技的落后和人力资本的短缺,又限制了我们继续发展。我们的出路

  记者:因为是发展低端产业,是否意味着现有的人力资源直接可以实现就业?

  樊纲:人力资源加上教育才能变成人力资本,才能创造出价值。所以说,现有的人力资源并不能直接使用在发展低端产业上。

  记者:怎样对这些人力资源进行教育才能使他们变成适合中国发展的人力资本呢?

  樊纲:首先是继续加大基础教育力度。中国的基础教育普及率很高,目前文盲率只有10%%;这与印度的40%%相比要低很多。但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农村普遍弱于城市,偏远地区更是薄弱。所以要继续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要使这些地区的人们通过教育获得出来打工的基本能力。

  其次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中国教育结构不够合理,一方面培养了过多的高级人才无法就业,一方面中低级人才严重缺乏。我们不缺工程师,缺少的是大量的蓝领和灰领。我们还没有走出低端劳动力市场,未来几十年内,绝大多数人,特别是进城的农民,都要从事制造业生产。我们在思考经济发展战略,思考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思考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总想着怎样才能多培养高端的科技人才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而要充分思考如何发展低端产业,如何培养低端的人力资本问题,因为我们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主要还是以低端为主,灰领人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保证。所以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符合中国实际,对于中国能否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取得增长,获得发展,尽快实现与发达国家的趋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