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水电开发对当地农民脱贫不仅没有贡献反而造成更大损害 黄河上游电站越多群众越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9:19 中国环境报

  林玉 戴媞

  本报讯 “守着水库没水吃,守着电站不敢用电;电站越建越多、群众越迁越穷。”这种怪现象,就出现在黄河上游梯级水电开发地区。日前,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黄河上游青海河谷的水电开发不但没有富了当地群众,反而加深了当地的贫困。

  缺乏统筹发展,水电开发加深了当地群众的贫困

  据课题组负责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介绍说,青海省东部黄河河谷水电开发的流域,面积两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06万人,占青海省总人口的1/5。

  根据调查组的实地调查,在青海黄河河谷龙羊峡以下共计划修建大小梯级电站13座,装机容量1172万千瓦,总投资预计为500亿元。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水电站已经征用耕地1.42万亩,还有林地、草场、果园、宅基地等,涉及各族农牧民8800人。今年水库水位上涨后,库边许多农牧民又进行了二次搬迁,国家对此的补偿很少,农牧民损失很大,导致越搬越穷。原因是:一方面,搬迁后耕地的质量下降,平地改变为坡地,交通方便的地方变成了交通不便的地方;另一方面,原来的自流灌溉变成了电力提级灌溉,种粮成本大为上升。同时,耕地的海拔上升,气候环境变化后,一些优质特色农产品无法再种植;另外由于没有形成造血机制,拆迁补偿所得的钱在几年中很快用完,使当地部分群众又变成了贫困户。

  由于建库失地、灌溉成本高等原因,水电开发并没有促进当地的发展

  周天勇说,虽然已经进行了近28年的水电开发,黄河河谷地带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仍很低。2004年黄河河谷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772元,比全省低232.5元,比全国低1164.3元;黄河河谷海东地区段城市化水平大约为20%,比全省低18.5个百分点左右,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同时,贫困人口多,贫穷程度深。目前,黄河流域贫困人口达29.7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2%。

  青海省、海东地区、黄河河谷各县,在“九五”、“十五”期间就为减少当地的贫困人口做了艰苦的努力,但是由于建库失地、灌溉成本高、向外转移的民族有语言障碍等原因,成效与其他地州相比不显著,并且一些初步脱贫的农民,因灾、因病、因学极易返贫,一部分已经返贫。

  当地群众对水电开发“三望三叹”

  虽然国家对黄河河谷的水电开发投资巨大,成效显著,但是当地群众对此却有“三望三叹”:望水兴叹、望电兴叹、望库兴叹。

  一是望水兴叹,当地群众守着黄河和水库,吃窖水,买高价水;相当面积的可灌溉农田因提灌成本太高和电价上涨,得不到灌溉,土地撂荒面积较大。加上其他农用生产资料涨价,种植粮食作物出现亏损;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民,常年吃的是含盐碱、含氟等有害水和雨水积流水。

  二是望电兴叹,发的电都送给了工业,送给了城市,对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大,并没有给当地在用电电价上有任何优惠。

  三是望库兴叹,水电建设和运营职工的高收入,与当地农民的贫困形成显著的反差,导致干部和群众心理不平衡。

  水电开发要与促进当地脱贫发展结合起来

  中央党校的这份调研报告指出,目前黄河河谷水电开发是一种没有统筹发展、与当地经济无关联和隔离的开发方式。对于当地农民脱贫和发展没有贡献,甚至损害其利益。因此,报告建议水电开发要与促进当地各民族群众脱贫发展结合起来。

  专家建议:在交通方面,建设各水库之间的公路,形成河谷交通圈,改善黄河河谷地区的交通闭塞状况;在水电开发的同时,进行农业水利灌溉配套项目建设,发展节水和特色农业;扶持当地发展旅游事业脱贫致富,形成从刘家峡到龙羊峡的库区、地质、森林、寺庙、遗址、民俗等特色旅游带;调整水电税收分成比例,增加当地县级财政的收入,提高所在县综合税收留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