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于无锡市二○○五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二○○六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2006年2月15日在无锡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黄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09:40 无锡日报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市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一)综合实力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05亿元(新口径),可比价增长15.1%,高于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美元,达到7724美元,增长13.8%。全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7亿元,同口径增长24.2%。

  (二)产业发展预计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6%、15.7%和14.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8.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高于预期目标7个百分点,达到1353.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4%,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1亿元(新口径),增长16.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控制在预期调控目标之内。

  (三)开放型经济全市进出口总额291.9亿美元,增长33.6%,高于预期目标1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55.5亿美元,增长41%,高于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协议注册外资78.4亿美元,增长20.3%,到位注册外资20.1亿美元(按商务部确认口径)。全年新批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

  (四)后劲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5.1亿元,增长19.8%,高于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投入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7.1%,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88个重大项目基本完成当年投资任务,共完成投资267.2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1.9%。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清华同方计算机、312国道改造工程、沪宁高速公路扩建无锡段、金城公铁立交、新世界纺织城一期等项目均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

  (五)城乡建设完成了全市的农村规划、现代服务业规划和功能性载体建设规划。城区四个重点片区启动开发。新建城市道路83公里,全市竣工经济适用房23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541.6万平方米,新增天然气用户近11万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0.4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7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

  (六)改革攻坚加快推进《全力实施改革攻坚七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并制定出台8个相关配套实施意见和细则。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完成,502家市属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基本结束。

  社会事业“管办分离”全面启动,医院、学校、文化艺术、体育场馆和训练四家管理中心正式运行。71家行业协会完成“政会脱钩”,75家学会完成清理任务,并有30家提前完成“政会脱钩”,共有120名公务员辞去兼任的协会和学会领导职务。其他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七)人民生活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5元,增长17.8%,高于预期目标2.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8004元,增长12.5%,高于预期目标2.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次,帮助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全年养老保险扩面28.1万人。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市民满意率达到96.4%。

  (八)社会事业全市2004年度社会发展指数继续保持全省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4%,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6.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7‰,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文化、新闻、广电、体育、卫生、民政、妇女、儿童、老龄、外事、宗教、双拥等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依然较为艰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显不足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安排根据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的“确保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确保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要求,以及对“十一五”期间和2006年工作的总体部署,2006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6、到位注册外资增长15%;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4.5%;1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4%;11、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7%以上;1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2分;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三、完成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一)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按照约束性、指导性和预期性指标的分类原则,突出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重要指标,更好地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调控作用。

  强化重点工作目标考核系统。坚持对地区考核的分类指导,加大各地区功能目标、特色目标的考核力度。突出对部门考核的导向作用,加大转变增长方式、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城乡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目标在重点工作目标考核系统中的比重。

  继续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坚持月度分析和季度监测制度,切实加强生产要素监控,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二)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全面启动“十一五”工业发展“5321”工程,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新材料、机械装备、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高档纺织5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环保、新能源、生物3大先导产业,重点培育20个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100个产品集群,切实落实“太湖硅谷”、“液晶谷”、“药谷”、“动漫基地”等扶持政策。围绕布局调整三年工作目标,加快市区企业退城进园、乡镇工业退镇进园、五小企业淘汰步伐,全面推进亩产低于30万元工业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上半年启动城区30家企业搬迁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快九大服务业集聚区、三个重点功能片区、十五个特色街区和六个现代市场群规划建设。全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推进无锡综合物流园区、江阴长江港口物流园区和无锡口岸物流中心等“两园一中心”建设,着力培育和引进若干第三方物流企业。进一步巩固世界城市服务业大会的成果,加紧建立“世界城市服务业联盟网站”,推进“世界城市服务业联盟”的筹建工作,并争取常设机构办公地设在无锡,筹办第二届“世界城市服务业大会”。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年内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5个、面积3万亩以上;新增农村造林绿化面积9万亩。积极推广农业产业保险,市(县)区、镇全面建立政府主导的农业企业担保公司,市(县)区、镇政府要落实农业风险保险专项资金。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做大做强,年内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争取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以上。

  推动经济国际化发展。强化产业链招商,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对外招商项目库,继续举办好太湖国际经贸节,组织好日韩、新加坡香港、北美等境外经贸招商活动,开展与欧盟的经贸文化交流,组织中国工业设计周及工业设计博览会,推动宜兴环科园与欧美国家有关组织的长期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引进研发、技术中心,把吸引外资与吸引国外智力资本有机结合。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争取达到40%。推进开放园区建设,积极做好江阴、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以及锡山、惠山、江阴、宜兴出口加工区等品牌的争取工作,力争年内全部获批。推动内外资企业协作配套,鼓励本土企业国际化。

  (三)加快城乡现代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开展“学习华西,争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示范村镇”活动。做好农村、镇村空间特别是农民居住集中区规划以及配套水、电、气、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启动新一轮农村道路建设,积极稳妥推进行政村撤并整合工作。加大“国家环境优美镇”建设力度。继续做好农村改水工作,推进农村垃圾的集中管理,加大农村医疗机构投入,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普及率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

  推进功能性载体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打造山水名城,共建美好家园”新三年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加快建设太湖新城科教区、国际科技园首期工程、蠡湖新城休闲商务区,实现向滨湖型城市形态的新跨越。加快实施机场改扩建二期工程,力争年内完成土建,积极做好三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完善江阴港发展规划,以资源整合和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临港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城市内环快速路合围和射线路建设,初步形成城市快速道路网框架。启动城际铁路建设,做好轨道交通评估和争取工作。年内完成老新村整治60万平方米,新增老新村汽车车位1000个以上,完成背街小巷改造100条以上。

  高标准推动城区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抓紧组织开展重点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确保三城区15平方公里重点片区建设质量。研究出台“邻里中心”建设的有关政策意见,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功能。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全面完成蠡湖生态修复工程、江尖和仙蠡桥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启动建设三期工程。切实降低污水排放总量,年内完成内环范围内100台以上的锅炉改造工作。加强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重点推进惠山、青龙山综合整治、沿湖及沿河整治等工程,开工建设长广溪湿地公园,完善十八湾和金城湾景观工程;年内新增城市绿地50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启动桃花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

  (四)确保后劲投入平稳增长加快完善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积极吸引外资、民资扩大投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的投入,同时稳定发展房地产投资,坚决制止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项目投资。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500亿元以上。

  突出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的支撑作用,2006年初步安排重大项目100项,总投资1045亿元。其中,农业水利项目5项,城市道路及环境建设项目15项,基础设施项目22项,工业项目22项,社会事业项目14项,服务业项目22项。对列入计划的重大项目,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对太湖广场“五馆两楼两中心”、无锡机场改扩建、锡通高速、海力士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灵山胜境三期等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同时对35个前期项目,争取尽快立项开工。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基本立足点,着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优化住宅供给结构,年内经济适用住房交付使用40万平方米以上,征地拆迁安置房竣工16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租住房1.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江南商贸物流城、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等大型市场集群建设,发展大型商贸流通集团。切实改善消费环境,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规范促进消费信贷。

  (五)全面完成改革攻坚阶段性任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区域经济管理权限,规范行政许可和其他行政性审批行为。深化机构改革,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启动乡镇机构改革,江阴、宜兴、锡山、惠山、滨湖、新区等市(县)、区所在镇和有关镇村全面完成镇改街道、村改居委和政经分设改革。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大力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分配机制创新。深化社会事业改革,科学界定“管”和“办”的职责分工。着力打破行业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行业协会在完成“政会脱钩”的基础上,做好结构调整和重新注册登记的工作。全面完成剩余45家学会的“政会脱钩”工作。

  (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住跻身“国家4+2火炬计划创新试验城市”的机遇,实现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年内新增中国名牌产品4个以上。强化创新技术攻关,大力开展行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研发。强化创新源头拓展,充分发挥江南大学等在锡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全面深化“7+1”产学研合作模式。强化创新载体建设,以太湖国际科技园为重点,努力建设国际性创新研发中心。强化创新环境建设,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度,按照“十一五”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市本级科技发展资金年度计划,各市(县)区要全面设立科技风险投资资金。

  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间的股份制合作,鼓励民资与外资合作,加大民营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各类资本的融合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股权交易市场功能,发展壮大混合所有制经济。继续加大新加坡资本市场上市力度,拓展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资本市场,2006年争取完成4家企业上市。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实施职业教育倍增计划,全力推进藕塘职教园建设,年内力争中、高职职业院校在校生达到18万人。加快发展公共实训基地。完善义务教育“政府负责、以区为主”新体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教育,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域和规模。

  加快建设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加快医疗中心建设,确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管理年活动,建立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确保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达到80%以上。继续深化医院管理中心下属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深化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建设太湖广场“五馆两楼两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全面启动惠山古镇和薛福成故居二期修复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推进体育中心二期、蠡湖新城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年内新建全民健身工程5个,全民健身点80个。

  (八)着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健全职工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强化企业工资调控机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工资。严格执行《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进一步扩大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制面,年内达到80%以上。建立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监控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欠薪保障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加大就业与社会保障力度。继续鼓励灵活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其中,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3000个以上,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万人以上。以城镇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村各类企业及非农化产业工人为重点,加快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年内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扩面5万人,工伤保险扩面8万人,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各扩面5万人以上。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医保管理网络延伸到社区。年内创建无锡市少儿住院医疗互助基金。全面建立以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临时救济、社会帮扶、公益扶助、慈善互助为补充,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衔接的社会公共救助体系。

  切实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突出解决广大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00件,提供义务法律咨询15000人次以上,为100名贫困家庭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救助,为50名聋童、脑瘫、孤独症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确保重度无业残疾人100%得到救助。推进“平安无锡”建设,社区警务和法制安全教育进校入园覆盖面达到100%。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大流通领域食品监管力度,全市首批重点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建立食品安全监控网络系统达到50家。加大监督、检查、协调力度,确保2006年为民办10件实事、50个项目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今年是开启“十一五”发展新历程的第一年,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努力奋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