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出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6:15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

  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出招

  2007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
和不合理限制;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华社21日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近3年来第3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意见》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已初步具备大力扶持“三农”条件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新农村建设要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意见》中提到,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这也是新农村所“新”之处。《意见》强调,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今年一号文件对“三农”全面求解

  新华社发文分析,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与以往“三农”主题的一号文件有所不同:过去,多是着眼于某个领域,如粮食生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以此为抓手寻求突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入手,强化对“三农”领域的全方位支持,更是以人为本地从乡风村容、社会文化事业以及民主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求解。

  ■文件解读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正式公布。这份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

  连续出台三个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点不仅在于解决农民的生计,更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

  1、对农村多帮手少伸手

  今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

  文件: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点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上述“三个高于”,表示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资金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

  对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新农村建设诸多“看得见”的利好政策和实惠值得期待:今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粮食主产区要将种粮直接补贴的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

  2、明年农村义务教育免学杂费

  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文件: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点评: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这是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而且逐步纠正了过去忽视义务教育的倾向。

  我们国家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应当把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重点安排,实行教育优先。从经济学上讲,教育的收益率是最高的,虽然收益体现的时间较长。中央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而且越贫困的地区,教育带来的收益越大。

  3、增加补助缓解农民看病难

  2008年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文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乡村医生实行补助制度。

  点评: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是应当的,必须让乡村医生得到基本的报酬,因为他们在政府预防地方常见病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农民医疗中最大的问题是大病的报销问题,千元左右的医药费不足以使农民倾家荡产,而动辄上万元的医药费才是农民最大的负担,政府还是应当提高农民的医疗费报销标准。而且中央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必须有保障制度,使保障落实到农民身上。

  4、乡镇编制5年内只减不增

  精简机构有利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文件:2006年,在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

  点评: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中国的乡镇改革相当必要,有些乡里的站所过于庞大,减少基层政府的成本,是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是一个治本的措施。

  “乡财县管”试行了一段时间,避免了乡财政使用上的低效,也避免了一些腐败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县里必须统筹安排好乡里的财政收入,保证乡政府有必要的经费,须建立乡镇支出制度。

  5、农民进城不能低人一等

  农民工收入有待增加

  文件: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进一步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务工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

  点评: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仁: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农村富余劳动力主要在乡镇企业安置,90年代以来,新增的劳动力逐渐流向城市就业。

  近年来,各地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待遇和政策问题陆续改善。短期来看,城市应出台政策改善农民工待遇和处境,使其和城市市民享受同等待遇;长远来看,从观念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很重要,不能把农民工看成“二等公民”,不能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

  6、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

  提高农村产业化水平及农民生产经营能力

  文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

  点评: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仁: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应该是以现代装备来武装,以新技术手段来扶持;以畅通的流通渠道来推动,生产的农产品更加能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目前农村产业化水平、组织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户都在各自分散领域进行生产经营,农产品如何更好更快进入流通领域是个问题。近五六年,一些掌握知识较多,熟悉市场的人逐渐成为组织农村货源的农村经纪人,带领农户步入市场,长远看来,对经纪人队伍需要鼓励,也需要规范。

  ■专家分析

  一号文件为何屡次关注“三农”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2004年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仁认为,连续三年以“一号文件”形式,推进“三农”问题的发展,说明国家对“三农”问题更加重视,把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年来,在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农民基本解决温饱的情况下,重新把“三农”问题提高到相当高度,主要是为了确保改革开放的成果进一步惠及广大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具体来看,2004年“一号文件”主要是解决提高农民收入问题;2005年主要解决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问题;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主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闻背景

  一个“新”字道出亿万农民心声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何处?对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能够发现一号文件有许多新思路和新举措:

  “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管理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一号文件有这样一句话: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支撑这一判断的数字有: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

  因此,一号文件指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今年的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名词解释

  一号文件五大新名词

  在刚刚发布的一号文件中,许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提法让人耳目一新,许多新名词的出现,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

  新型农民

  一号文件给新型农民做了三个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国家将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村庄规划

  一号文件将村庄规划正式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范畴,提出要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

  循环农业

  一号文件把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商务部正在全国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也写进了一号文件。这项工程提出从2005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内培育出25万家左右“农家店”,形成以城市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省直管县与乡财县管乡用

  一号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2002年浙江首次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目前,这项改革已经在湖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等多个省份试行。部分地区还施行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