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座风波”搅动上海几方说法各不相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6:15 北京晚报

  本报上海讯古稀肺癌老人朱祥林,手持病历在上海820路公交车上哀求不到座位的故事登出后,昨天下午5时许,上海820路所属龙吴车队亦派人带着礼品看望了朱祥林,告知老人:“以后去医院复检,我们会在始发站就为您留着座位,不叫您再为‘座’伤心。

  朱祥林老人:还是好心人多

  尽管那天公车上乘客的冷漠让老人心寒,但老人在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仍然觉得在这个社会上,还是好心人多。”

  记者:20日那天的事情,你是不是很生气?

  朱祥林:那天,我火气真的很大,售票员向乘客说了4次,希望他们让座,他们都不肯。我把大病医保和癌症病历证明拿出来,证实我是一个癌症病人,还是没有人让,在座位上坐着的都是学生和上班族。按理来说,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可就是没有人给我让个座。

  文明办:“上海人”概念应澄清

  就如何看待肺癌老人手持病历却哀求不到公交座位一事,昨天,记者采访了上海文明办活动指导处副处长丁小硕。丁小硕认为:首先需要澄清的一个概念是,我们所说的“上海人”指的是所有在上海生活或者工作三个月以上的居民。我们先不论当时在车厢内不让座的乘客是什么人。事实上,仅从这样一个例子来做判断,得出的结论难免欠说服力。

  根本原因是传统生活习惯?

  丁小硕还认为如果从深层次考虑,我觉得这与上海传统生活习性带来的空间感狭窄不无关系。以前,上海住房紧张,生存空间的狭小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人斤斤计较。随着几十年的发展,现在上海的住房条件虽然改善了很多,但是传统的生活习惯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改变的。反映在车厢内,一个座位对于拥挤的车厢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空间,这种对空间的依赖往往是无意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不光是道德问题,也是生活方式的问题。

  中国人有句老话是“救急不救穷”。就像肺癌老人,他就是“急”,让座作为一个道德底线,如果以过去的“穷”养成的习惯对老人的“急”视而不见,仍然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于松陈辉楠邹娟

  实习编辑:杨嘉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