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日本对华外交:加强交流与进逼同时进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17:31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2月22日电 香港文汇报今天刊载国际时事评论员余 永胜博士的评论文章指出,日本对华外交两面策略的实质在于,希望仅仅通过“高层会晤”之类的外交手段,在不改变进逼中国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两国关系的再正常化。如此一来,良好的中日关系既满足了其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对中国的战略需求,又使其得以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下巧取豪夺中国的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阳谋”与“阴谋”相结合的战术。
加强交流与进逼中国同时进行 文章说,近年来,日本对华外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力促双方高层特别是首脑与外长的直接会晤。这是因为,良好的中日关系可以满足日本在经济、政治、外交乃至安全上对中国的战略需求。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样的会晤一时无法实现。在此情况下,日本开始采取退而求其次的策略。于是,各种级别和性质的官方、民间团体密集来访。 如果仅就其对两国交流特别是“高层会晤”的执着来看,日本似乎不乏改善中日关系的“诚意”。然而,问题的另一面在于,日本在力促外交交流的同时,却在关涉中国民族感情及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不断加大进逼中国的力度,挑战中国的忍耐极限,与其改善两国关系的外交努力,形成南辕北辙之势。这在几乎所有的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上都有表现。 日本的行动与目标南辕北辙 文章指出,历史问题作为中日关系的痼疾,近年来呈现越发严重之势。小泉首相已5次参拜靖国神社。新一届内阁的其它主要成员,如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外相麻生太郎等,无不以在此问题上的右翼立场著称。而在中国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上,日本近来的进逼幅度更是惊人。去年2月,日本与美国一道将台海列入两国“共同战略目标”;2006年1月,日本又开始修改《周边事态法》,把台海明确列入“周边事态”范围之内。至于在钓鱼岛、东海争端等问题上,日本也是得寸进尺。不久前与美国联合举行的“夺岛”军演,其指涉性是显而易见的。所有这些都表明,日本在外交上谋求改善中日关系的同时,却在实际政策上不断加大进逼中国的力度,直接威胁中国的核心利益,二者势成南辕北辙。 日本对华两面策略的实质 如何看待日本对华政策中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之中,哪一方面才更具本质性?其实,外交会晤只是改善两国关系的平台,它固然有利于营造友好氛围,成为改善关系的突破口,但最重要的是,双方在实质问题上要持友好与合作态度。如果以这样的标准衡量的话,日本改善中日关系的努力,不仅缺乏诚意,而且用意曲折,含有明显的其它目的。其力促高层会晤与进逼中国利益之间,不过是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共同服务于日本的国家利益。 文章称,日本的如意算盘在于,在不改变进犯中国利益的前提下,仅仅通过外交交流特别是“高层会晤”之类的技术手段,就实现两国关系的再正常化。如此一来,一方面,良好的中日关系满足了日本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对中国的战略需求;另一方面,日本又得以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下巧取豪夺中国的利益。这是一种典型的“阳谋”与“阴谋”相结合的战术。前者属于“明修栈道”,后者属于“暗渡陈仓”;前者是手段,后者才是目的,是本质。 文章认为,这一点,从日本政客近年来常用的一个伎俩中,也可以得到反映。近年来,日本高官经常在中国问题上先“失口”,然后再“纠正”或“澄清”。这样的做法,典型地反映了其阴暗猥琐的心理:既想在核心利益上挑战中国,又因为时机不成熟而对中国“赔小心”。其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进一步、退半步”的方式,逐渐把挑战中国的战略意图明确、公开、强化。在日本看来,这种对中国政策逐渐“加温”的方式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防止对华政策因突兀般的强硬,而使“青蛙跳沸水”效应在中国身上出现。 因此,日本对中日交流特别是高层会晤的热心,显然不是单纯的“致力于改善两国关系”所能解释的。事实上,它只是日本对华外交两面策略的一个方面,只有将其放在整体与系统中看待,才能获得全面、客观、本质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