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民收入不及一城镇居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2:04 东方早报 | |||||||||||
早报驻京记者 吴玉蓉责任编辑 梁虹 刚刚播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为农业、农村工作连续发出的第三个“一号文件”。 昨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在新闻发布会上对这份文件做出解读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条件初具 陈锡文介绍,我国现在的城乡差距还是在继续扩大,目前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已达到3.22:1,而且,近年来这一差距在持续拉大。这被执政党认为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大障碍。 “去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是3255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0493元,绝对值差距达到了7283元,相对差距是3.22∶1。这个差距和改革之初相比是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1978年的时候,农民人均收入是134元钱,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钱,绝对差距是209元钱,相对差距是1∶2.57。另一个方面,农民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比如教育、卫生、文化等等,这些方面和城市差距非常大,甚至这方面的差距超过了在收入方面的差距。”
昨天上午,国新办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举行新闻发布会。陈锡文答记者问。北京晨报图 陈锡文说,2005年,我国GDP已增加到18.2万亿元,财政收入3.16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6万亿元。我国已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 他说,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足,客观影响了内需的扩大。200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县和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32.9%。 近两亿农民已经进城 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从户籍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农村人口现在有9.4亿;从现实的居住地统计,按这个标准现在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为7.5亿左右。两者相比,可以发现近两亿的农民已经进了城。 陈锡文还表示,从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农民数量正在逐步减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数量还会继续减少。” 他同时想说明两点:第一,不是说所有离开农村的农民都有机会或者是受政府鼓励进入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就业条件毕竟很有限。“因此中央政府提出,既要保障进入大城市工作的农民工的权益,也鼓励农民就近转入非农产业就业。” 户籍制度改革将逐步推进 陈锡文介绍,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小城镇和小城市的户籍实际上早就已经放开了,公安部在2002年就作出过明确的规定,对于进入小城镇和县级市的市区的农民,只要他有稳定的居住地,有稳定的就业或者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可以根据他自己的意愿举家迁入或者个人迁入。此外,已经有不少地级市和省会城市也在推行基本放开的户籍制度,省会城市比如说郑州,地级市比如说浙江的湖州等等,也已经依据相同的条件,就是居住地、收入和就业的条件,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来迁入。 陈锡文说,户籍制度的改革之所以不由中央政府来统一规定,而允许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向前推进,最主要是户籍的问题涉及相当复杂的一系列利益关系。 陈锡文说,社会之所以把户籍制度看得这么重,倒不是因为户籍制度是中国独有的,世界上还有其他不少国家也实行了户籍制度,而关键是我们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在户籍制度上面附加了很多带有利益性的东西。比如说你只有有了城市户口才有可能在城市的企事业单位招工的时候去报名就业,也只有有了城市户口,你才有可能在城市分配到住房以及其他各种机会,包括一些社会保障,这是过去的体制下形成的。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这些东西在慢慢地剥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