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7位刚果学生的重庆幸福生活(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2:09 重庆晚报

  

7位刚果学生的重庆幸福生活(图文)

  中国一些传统的小把戏他们玩得十分在行

  

7位刚果学生的重庆幸福生活(图文)

  生活中他们遇到太多奇怪的问题,常常让他们陷入沉思

  故事导读

  他们是7位极为独特的中学生,他们来自遥远的非洲,他们说,在重庆很幸福,特别喜欢重庆人的热情,喜欢重庆的夜景和火锅。

  去年11月9日,7位来自刚果(布)首都布拉斯维尔的中学生成为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正式学生,他们最大19岁,最小的12岁,来到重庆后各为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他们的目的就是学好中文。学校对这7名学生特殊照顾,将其安排在一个班上,全校师生称之为“刚果班”。

  3月2日,南岸区将举行中学生运动会,只有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能请到真正的“外援”,说起此事,学校的老师们都得意地笑了。两天前,他们才为两名来自刚果的学生在3个项目的比赛中报了名,而接收外国学生,这在重庆中学也是首次。

  执意留学重庆

  7位学生既是第一次来重庆也是第一次来中国。16岁的欧为可谓执意来重庆留学。

  去年年初,欧为的父亲来到重庆,回国后向他描述了重庆的情景,听后他顿生向往之情。可是,当他把想留学重庆的想法告诉家人时,除了父亲以外,母亲和三个定居法国的姐姐都劝他到欧洲留学,可他定意已决,临行前甚至说服父母,带上了年仅12岁、正在上初中的弟弟杨觉,一道来到陌生的中国。

  18岁的易路说,之前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从电视里知道的长城。“我是因为喜欢长城才来中国的。”易路坦言,在以前的学习中很少涉及中国方面的知识。

  爱上重庆火锅

  说起对重庆的印象,易路脱口而出:“火锅,我喜欢。”自从班主任程琳在寒假带他们去吃了一顿火锅后,易路和杨觉就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一连吃了3天,最终因上火败下阵来。不过他们并不甘心,发誓要每周吃一顿火锅:“我要把火锅带到刚果去。”

  可15岁的迪格就没这口福了,“好吃,我怕!”他比划了半天,又是喝水,又是吐舌头,记者才明白,他是怕辣。

  为将就他们的饮食习惯,学校在食堂专门为这7个人开了小灶。一开始,大师傅根本不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西餐、面食、炒菜,什么都试过,可这些似乎都引不起他们的食欲。折腾了两个月,才发现他们只对炒饭感兴趣,不吃蔬菜,有肉、鸡蛋和水果就行。“食堂没有火锅,只有周末出去吃了。”说到这里,易路竟冒出“郁闷”二字。

  每周一定逛街

  除了火锅,他们还特别喜欢重庆的夜景,喜欢重庆人的热情。

  每周末,不等老师提醒,他们就自己打扮一番,走遍重庆主城区,他们最喜欢的地方是解放碑,因为可以买到喜欢的东西,不经意间还能碰到家乡人。

  与学校一般教育不同,带他们出去逛街、购物,到重庆的名胜古迹游玩等课外活动成了他们的“必修课”。程琳担任全程陪同,这也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

  “他们见到肤色相同的人就要上去打招呼。”程琳说,这7个留学生平时做任何事情都要达成一致才付诸实践,大到买手机衣物,小到买一瓶洗发水,都要商量一番。

  对麻将很好奇

  春节期间,这群留学生的任课老师将他们领回家,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也就发生了。

  “杨觉居然喜欢打麻将!”程琳想来就觉得好笑,过年时亲戚在家打麻将,杨觉对这个新奇的东西充满幻想,坐在一旁看了4个小时,居然悟出其道,不一会便叫着要一试身手。

  相比之下,欧为的爱好就艺术得多。在一次音乐课上,他看见老师用一根食指将一张红色锦帕转得飞快,当场就叫起来:“电视里见过,我要学。”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老师就送了他一张,他随时放在书包里,有空就拿出来操练,两个月下来,竟小有所成,能不间断转上2分钟。

  昨天的英语课上,欧为又掏出那块红锦帕,一边得意地转着,一边跟着老师读英语,直到教英语的罗春虹笑咪咪盯了他足足1分钟,他才无奈地停下手来。

  对什么都好奇

  “就像管幼儿园的小朋友。”程琳说:“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得很,要说很多遍才能让他们明白道理。”

  和二外其他学生沉重的升学压力相比较,他们的课程相当轻松,教学模式也与其他学生不一样。上课期间,如有疑问,他们一定要弄个明白才让老师继续授课,其不乏想象的提问更是让任课老师始料不及。

  昨天下午的英语课上,当授课老师罗哓虹向他们讲解英语“双胞胎”的意思时,他们的提问从双胞胎的遗传基因,探讨到老师为什么还不结婚、有没有男朋友。

  让人尴尬的是,大年初三带他们去乡下,当看见老师在上坟时点燃钱纸,他们竟差点跑去拿灭火器,实在弄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已经去世的人“送钱”,而且坚决认为死人拿不到“钱”,这样做只会污染环境。他们还不喜欢串门:“为什么过年要到处走呢,呆在自己家里多好。”

  想用中文写信

  对这群开朗的刚果学生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对亲人的思念,毕竟,他们都还是些十几岁的孩子。

  其中年龄最小的杨觉还为此哭过鼻子,才来那几天,他竟然不愿一个人睡觉,老是钻到哥哥被窝里。“幸好哥哥欧为在身边,否则我会孤独。”他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夹杂着手势告诉记者。发邮件,这是他们想家时最直接的方法:“至少一个星期发一封邮件,有时也打电话。等我会用中文写信了,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中文写封邮件给爸爸妈妈,说我想他们。”可他忘了,他在刚果的父母根本看不懂中文。

  说到今后打算,年龄稍大点的易路、格麦、欧为3人明确表示将来要在二外上高中,在重庆或北京完成大学学业,如果可能还会留在中国工作。

  而年龄较小的杨觉、伊梧、利雷、迪格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是表示争取在两年内把汉语学好,然后接受中国传统的高中教育。

  学校严格管理

  下午4时,课外活动时间。欧为和迪格都是16岁,像学校其他田径队员一样,准时来到操场,在教练的指导下为3月2日的中学生运动会做准备,他们参报的项目是铅球、200米和400米速跑。踢腿压腿、蛙跳等,一样不落下,动作不到位,老师也不会客气。

  “你不要骄傲,外面比你厉害的多的是。”教练见训练中欧为分心,毫不客气地教育起他,不过,老师事后向记者透露,他们是学校得力的“外援”选手,凭欧为的实力,在铅球项目中拿前三名应该不是问题。

  “学校管得太多太多。”说起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欧为耸耸肩不断说“NO”。

  一旁多言的同学纷纷“揭发”,原来,欧为在刚果有女朋友,而且每周课余期间都会去泡酒吧,做一些成年人的事,这在他们国家是很正常的事。如今,除了周末和老师一起“打包”出去游玩以外,他们自己私下的生活空间小了,闲暇之余只能给远在刚果的朋友发电子邮件,或者打足球和游戏。

  “我们睡觉时间都有规定。”易路说,在刚果,16岁就可以算成年人,上课以外的时间一般都自由支配,但是现在要遵守学校的各种制度,中午40分钟的午觉就是件非常让人头疼的事情。

  不过,他们仍然表示对学校的规定予以理解,因为老师曾说过这是为他们好。

  学校压力很大

  二外国际部温云霞主任介绍,在中学招收外籍小留学生,使学校成为主城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学。

  “我们的压力很大。”温说。去年11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对外汉语教学“孔子学院计划”,二外成为重庆第一所接纳外籍小留学生的学校。让人意外的是这群留学生来自刚果,母语是法语,而二外没有法语教师,简单的交流似乎都成了困难。班主任只能靠简单的英语加上手势进行交流。

  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没有按照他们只学汉语的要求,而是加设了电脑课、体育、美术、英语、音乐等。不仅如此,他们的教室还安放了可以上网的电脑供他们与家人交流。

  记者周立陈寒星实习生王晓勤钱灿/文吴子敬/图网络编辑:翁正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