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废统”是“台独”危险信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4:39 东南快报

  岛内:陈水扁态度仍然死硬民进党决议支持“废统”

  美国:密使阻扁“废统”碰钉警告台当局必须自制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22日表示,台湾当局领导人不顾他2000年以来多次重申的承诺,一再声称要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并
正在着手制定所谓的“废统”方案。这是“台独”分裂活动进一步升级的危险信号。

  陈云林说,如果他一意孤行,将给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破坏,最终也必然损害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我们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

  美方反应

  美警告台当局须自制

  对陈水扁的“废统论”,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艾瑞里昨天再次警告说,美国重申台当局必须自制,不要采取会被看成是片面改变现状的行动,而台当局必须跟大陆直接对话讨论台海议题,这是美国传达的一贯信息。

  美密使阻扁“废统”碰钉

  陈水扁“废统论”引发的台美紧张关系一直未解除,昨日美方消息人士透露,美方上周派出2位官员去台北会见陈水扁,即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代理主任韦德宁、美国务院亚太局台湾事务协调科科长夏千福,传达美方的严重关切和底线,双方密谈了6小时,但陈水扁仍向韦德宁表示,“废统论”无法收回,也不可能更改,韦德宁无功而返。

  韦德宁表示将把会谈结果如实报告美国政府。

  预料美有4种制裁方法

  美方明确指出,如果扁执意“废统”,扁必须承担“全面性的后果”。

  预料美方对台有4种制裁方法:1.在5月举行的WHO年会上不再支持台湾入会;

  2.不再允许台湾高层尤其陈水扁在美国过境;3.布什在胡锦涛4月访美期间对台湾领导人说重话批判;4.搁置台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无论出现哪种结果对台都将是致命伤害。

  绿营动态

  扁“废统”可能延后到3月

  “国安会废统报告”本周呈报

  在美方强大压力及台美沟通未见成效的情况下,台当局相关官员表示,陈水扁宣布“废统”时程可能会延后到3月,在此之前“2·28”、“反分裂法周年”、“台海危机10周年”被认为是陈水扁宣布“废统”的三个最可能时间点。但最近情势显示,“2·28”宣布“废统”已经不太可能了。

  陈水扁昨天上午在会见美国众议员席门斯时态度更为强硬。他妄称:“‘国统会’是荒谬年代荒谬产物,应该正式废除。”陈水扁还声称,要强化“国防”。

  “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证实,目前“国安会”正在加速撰写“废统报告”,预计在这个礼拜内完成并呈报陈水扁。

  22日民进党中常会决议支持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

  岛内反应

  台股昨应声暴跌百点

  陈水扁向美方表示不会收回或更改“废统”消息一传出,台股22日收盘暴跌100.81点,同时,新台币兑美元也呈现贬值。台湾金融界人士指出,股市下跌是受到“废统论”的负面影响。

  多数民众反“废统”

  根据台湾《联合报》和《中时电子报》最新民意调查显示:

  有45%的民众“不赞成废统”,而赞同“废统”的比例仅有12%。

  两岸前瞻

  扁会继续挑衅

  陈水扁一再地冲撞美国的限制,背后有其自认为“精确”的赌博盘算。那就是他在很大程度上认定了美国最终不会放弃台湾。更让陈水扁有恃无恐的是,美国在约束“台独”的同时,也在不断密切与台湾的军事关系,在事实上对台湾“抗拒统一”进行保护。

  在深信“美国不可能丢弃台湾”的思维模式下,陈水扁会不断地用“台独”言行去冲击美国的限制。因此,这次陈水扁的“台独”挑衅应该不会是他的最后一次。

  本版综合新华社、剑啸等

  新闻链接

  陈云林:愿与民进党人士就包机等交换意见

  大陆赴台游管理办法近期公布

  陈云林22日说,国家旅游局等部门研拟的《大陆居民团体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将于近期公布,这是我们积极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又一重要步骤。陈云林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曾永权一行,在谈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时作上述表示。

  他表示,我们对台湾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官员以相应的民间身份参加商谈不持异议。我们愿与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民进党人士,就两岸客货运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交换意见,共同推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