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中国制造”让我们反思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6:46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 |||||||||
一个带有明显贸易歧视性的“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日前出现在欧盟内部市场协调局官方网站上。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 Alvi t o公司向欧盟提交申请的这种“另类商标”一共有三个,分别是两个图文商标和一个纯文字商标。一旦批准,“非中国制造”的商标在欧盟25个成员国内都是有效的。(2月 22日《广州日报》) 姑且不论这种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声誉有着无形负面影响,甚至涉及民族尊严的商标
“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实际表现到底怎么样?实话实说,即使没有这个“非中国制造”来刺激一把,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先进国家在产业竞争中的差距和不足。很典型的一个例子,便是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提到的“衬衫、裤子换飞机”。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去年年底美国一家主流媒体刊载的一篇文章《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讲的是一位美国普通家庭主妇戴着有色眼镜抵制“中国制造”,而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这个结果似乎让咱们感到舒服与开心,但文章中提到的中国产品的普遍廉价——同样买双孩子穿的鞋子,无论是意大利进口的,还是得克萨斯州“土产”的,一个价,都是 60美元一双,而“中国制造”却只是它们的六分之一——这样的现实其实让我们尴尬。 对于“非中国制造”的商标申请,我们显然不会听之任之,而且也完全有理由通过相应渠道去提出异议。但坏事未必不能变成好事,至少让我们愈加紧迫地认识到了亮出更多“中国创新”的重要性。毕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我国外贸总额虽居世界前三位,但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只占外贸总额的2%。我想,等到咱们有了自主创新过硬实力的那一天,就算鼓动人家去申请“非中国制造”的商标,人家也要连连摆手、一口回绝了。 司马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