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法官也觉得老百姓打官司难 法院将采取多项措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9:28 龙虎网

  【龙虎网讯】昨天,南京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上,南京中院院长徐立新强调要提高司法服务,保障审判工作的水平。

  “现在打官司难不难,我们法官都觉着难。”昨天,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姜洪鲁副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南京法院将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最少的工夫解决矛盾。

  “确实存在老百姓觉着打官司难”

  记者:现在都说打官司难,以致民工宁愿围攻“工头”也不找法院,这是什么原因?

  姜院长:确实普遍存在老百姓觉着打官司难的现象,应该有三个原因。一,诉讼便利程度不够。我曾看过一个报道,几位民工兄弟为3万元在南京找工头找了3年,但他们求助媒体,三天拿到了钱。我在法院工作会议上问法官,你们有谁能在3天内替他们拿回钱,没有一个法官接招。因为诉讼要经过一套程序,最快也得数月。再比如,区县百姓立案要到县城法院,开庭又要到派出法庭,太麻烦了。二,诉讼解决纠纷效果不佳。法官只会开庭、判决,但没有办法执行到位,百姓拿到判决书等于白忙了一阵。甚至一些强势单位、企业、金融机构也不来法院,他们认为自己要不到钱,估计法院也要不到。三,诉讼成本太高。总体来看,人们对判决书的认同感比十年前倒退多了。

  “改掉毛病,提高判决书认同感”

  记者:您提到了百姓对判决书认同感下降了,那么中院怎么让老百姓更信任法院?

  姜院长:前一阶段中,也就是在1999-2004年全国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期间,南京法院重点将审判方式中的三大毛病改掉了。现在,法官开庭不像表演、走过场了,不让老百姓认为判决书在开庭前就写好;重视审判中证据的作用,并要求证人尽量出庭;改变“审的不判,判的不审”的现象。目前,南京97.5%的案子都由法官独任审理或者合议庭解决。这一阶段的改革南京法院做得不错,全国曾有70多个团体来学习取经。从万人机关评议结果来看,南京市民对法院的满意度在逐年上升。

  “便民审判,提高市民满意度”

  记者:今年,法院在做哪些工作提高市民满意度?姜院长:目前,南京法院已有一些实实在在方便市民的审判方式,例如,郊区法庭已全部采用“网上立案”、“电子印章”等便民措施,还有“假日法庭”、“审务进社区”等。今年3月份将下发实施《南京全市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实施意见》,我们将尽快为南京市民营造一个“便利有效、低成本”的诉讼环境。

  “能快则快,不让百姓多跑腿”

  记者:谈谈“二五纲要”中跟老百姓直接有关的新改革。

  姜院长:“一次能解决,不分两次。一案能解决,不分两案。”总之,怎么方便百姓,怎么改革。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效率与公正”。法院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审判方式,营造“便利有效、低成本”的诉讼环境。

  不让百姓多跑腿 也就是全面推广远程开庭。1998年,我们搞了个比较先进的网络系统,每个基层法院都有5条电视网络和中院连接,但一直没有实际利用起来。今年起,法院将全面开展网络审判方式,这样他们打二审官司时,就不用再跑到南京来了,将大大方便六合、溧水等地市民,让他们在基层院通过视频参加中院的二审开庭。

  能快则快 即民、商、行政、刑事都尽量用快审、简易程序。例如,对于罪犯认罪的刑事案,检方可以不出庭。建邺区法院上月就花12分钟判决了一起盗窃案。

  杜绝没见法官就拿判决书情况 要求二审案件开庭率达到30%以上,再审案子必须100%开庭。很多当事人反映上诉到中院,他们连法官面都没见到,就拿到判决书,心里总是有点不甘心,所以中院除了做书面审查,尽量安排二审开庭,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对执行公开透明化 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执行一进法院,就进了黑洞,没个影子。中院曾做过调查,85%的执行难是当事人没钱,法院一时半会真没办法,就是俗称的“死案”。15%左右是当事人耍滑头,要尽快将他们纳入“执行威慑机制”,让百姓看到打官司成功的希望。

  降低诉讼成本 最重要的是不能乱收费,马上国家将有新的司法收费标准,总体上是下降。

  建立一个“多渠道纠纷解决机制” 现在的法官很累,到法院的案子却越来越多,一些简单的矛盾就要依靠人民调解组织来解决。2005年,鼓楼区法院将130件案子委托或协助人民调解组织完成,是全市做得最好的。该院也将相关的诉讼费移交给了人民调节组织。今后,一些行业组织、工会、交警等社会资源都要有效利用起来,进行人民大调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