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在这里看病,方便实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09:30 解放日报

  

“在这里看病,方便实惠”

  社区医院的医生在给居民看病。

  2月20日,在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上,上海卫生工作2006年“八大任务”明确将“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入其中。

  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2月8日,《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原则通过,明确指出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四大难题,并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确定为改革的突破口。

  知道吗?一项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索,去年9月已在长宁区有条不紊地试点运行。5个月过去了,效果如何?不但患者看病均次费用减少近1/5,医院的全科医师更开始主动下社区找病人服务。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探索?记者实地走访,就从门诊开始……

  变化弹眼落睛

  日前,记者走进武夷路上的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巧遇到了前来看病的88岁老人高珍玉,于是,记者跟她一起体验了一把。

  老人付了一元钱挂号费,上二楼去看内科。

  最近有点忙,高阿婆本就有心脏病,这两天觉得很不舒服。内科的张医生一丝不苟,望闻问切,量血压听心脏,足足近10分钟:“您没什么大碍,是这两天有些累着了,注意休息,上次开的药要是还有,接着用就行,有事打电话……”

  提起在这看病的感觉,一边高阿婆的儿子首先点头:“要不是我担心,今天根本不用来。平时有点不舒服,都是在家直接打电话向张医生咨询就行了,张医生还会根据情况上门就诊,这你能想到?还有个变化更大,半年前开始,我们做心电图、测血糖都免费了。我妈一直有心脏病,以前每隔两个月,总要到这里检查一下,一次就要三百元,药才一百多元。现在好,过去最花钱的‘大头’,全省下了。”

  高阿婆摸出一张卡,正面画着两只相牵的手,背面是磁条。“就是这张签约卡”,老人向记者摇摇:“我们只要和社区中心签约,全家检查不用钱,我们8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再享受优惠,现在在这里看病,真的是越来越方便、实惠……”

  张医生介绍:“这是社区卫生中心面向全地段家庭推出的优惠措施,目的是吸引更多人到社区卫生中心看病。只要和社区卫生中心签约,全家人在医院做心电图、化验血糖、一般理疗的费用就全免了。”

  在北渔路上的北新泾社区卫生中心,78岁的殷松林也感到实惠:“过去每两个月就要一次300多元的大检查,现在医生建议,每月只花5元验一次血糖,就知道病情控制的怎样了,药也不乱开,省了不少钱。”

  门口,病人接踵而来。副院长王伟伟告诉记者,“改革近半年,曾经首诊不在社区的医保病人,已有10%开始‘回流’。原因很简单,在社区看病更方便,开药更实惠。”

  不合理的都要改

  检查不收费,医院主动降低收入,医院还“自找麻烦”给病人24小时电话服务……医院不亏吗?在通常情况下,医生的收入也会减少,医生能愿意?

  陆医生是江苏社区的医生,她实话实说:“其实,改革后,像我们这样的临床医生收入没少,还涨了些工资,当然,有些部门收入还是减了些。”

  陆医生指的是过去最“肥”的检验科。过去那里曾是医院最忙的部门之一,一个中专毕业的检验医师奖金甚至比主任医师还高出一块。

  北新泾社区卫生中心院长赵晓鸣直言:“为什么?利润率最大呀。药的利润率一般有15%,检验最多能达80%。所以很多医院都有意无意地引导病人多做检查。而改革后,乱检验的完全没有了,检验科工作量直降50%,这样奖金自然减少,是一种向正常回归。”

  这正是长宁区此次医院、医保和医药三医联动综合改革带来的结果之一。自去年9月15日,长宁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起步。第一个动作就是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区内每万人口的预防保健经费从2004年20万元一次提升至50万元。“这给了医院为吸引病人,提高服务质量,免费检查、自降利润的底气。”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裴道灵说。

  加强医保预算管理,在一直坚持的医保费用总额控制的基础上,首次采取提前支付的方法,依照区内人口总数一次性划给医院,医院相应确保完成区域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六位一体”的所有基本医疗服务。

  裴道灵认为,改革的关键就在这里。“社区卫生中心就是为基本人群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个措施从宏观上引导了医院向这个方向努力,此外,医院既要保持效益,但对多余的检查、不一定好的昂贵药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现在都取消了。”

  医院职工的工资和其他收支,实行全收全支,由区卫生局考核掌握另行拨发。2005年长宁区卫生局按照职工的工资增长10%拨款。这使赵晓鸣顿感轻松:“有了‘托底’,医生的业绩再不以开药多少为标准,杜绝了医生乱开药,当院长,我也不再为职工奖金绞尽脑汁。没了后顾之忧,医院也终于能心无旁骛地为辖区内群众搞好就医服务。”

  小步走,不停步

  来自长宁区卫生局的数据显示,改革后两个月内,北新泾、江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服务数量增加27%,病人均次费用从138元下降至116元,降幅达15.94%。医保费用比上年同期增长8.99%,控制在合理目标之内。

  同比上一年,北新泾辅助检查创造的利润从26万元跌至6万元;门诊总人次比改革前平均每月增长3.48%,其中医保病人增加12.25%,门诊均次费用平均下降20.79%。

  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蔡威评价此次试点改革,“实现了运行模式与机制的转变,凸现了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称得上初有成效。”

  长宁区卫生局局长张平认为,改革的三项主要措施,互为平衡,缺一不可,并非利用优惠,让看病短期降价的表面行为。“我们要做的,就是拦住医院趋利行为,加强医院的公益性,能真正为老百姓着想。”

  医保专家、上海财经大学郭士征教授评价:“既能减轻群众负担,又引导医院进一步下沉医疗服务重心,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次方向正确的探索。”

  探索,根源于为了群众的需求。

  2001年社保卡走进了上海老百姓的生活。开创性的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为上海告别实施50年之久的传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转折。

  2002年上海市开始实施医保费用“总额控制”,2003年确定进行三医联动改革,2004年确定上海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以保障上海人民健康底线……

  而这一次,仍可视作自2003年起步的上海三医联动改革中的全新一步。上海医疗体系改革的步伐,被专家评价为“小步走,不停步”。

  “医保先行,引发医药、医院联动改革,此次改革步步为营。尽管近年来提升能级备受重视,但广覆盖依然是上海医改的首要追求。”蔡威说。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2010年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老百姓健康“守门人”。

  要找新的激励点

  2005年11月21日,卫生部部长高强来到北新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视察。他说:这是2005年让他最高兴的一次调研。市民心头的看病之痛,大处方、大检查是可以通过改革避免的。

  “效果已经显现,但医疗体系牵扯面广,走出‘围城’,关键还是要敢于探索。”郭士征说。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全科医师主动下社区找病人,如何为这一新模式找到激励点?最直接了当的体现,赵晓鸣介绍:医院完全改变了对医生的考核标准,居民满意度成了唯一标准。

  赵晓鸣说:“在北新泾,对医生的考核标准甚至被细化为医生社区敲门率、居民开门率、满意度等多项分指标,医院根据每月检查的情况确定医生的奖金,老百姓的满意就是对医生最大的激励。”

  今天让裴道灵考虑的是,现在医院除了门诊,只有4个全科团队下社区,如何形成一个“轮岗”机制,让每个医生都能下到社区去?去切实做好下移医疗服务重心,方便群众,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还是为了老百姓

  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看病贵”、“看病难”的四大原因:优质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和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并明确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确定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何故?郭士征认为,当今中国,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无止境需求的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要在医疗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问题,就需要依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来构建卫生服务网络,让医疗服务资源最大化,伸展到每个老百姓身边。而公立医院更应成为保障公平、政府履行公共职能、调控基本医疗服务供需的抓手。

  1998年后,已建起6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旨在培养全科医生的两个三年计划也已开始,到2010年,全市全科医生将达到7000名,与市民比例基本与国际接轨,确保为基本人群基本医疗提供最切实的基本保障。

  蔡威说:“试点改革的下一步,就是要探索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促进改革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建立一种长效的投入机制,让医疗行为更显公益、公平。为的就是扎扎实实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夯实社区卫生,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为百姓服务。”

  本报记者 顾泳 梁建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