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务院《决定》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正式发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0:49 中国环境报 | |||||||||
(记者 徐琦) 本报2月22日讯 国家环保总局今天正式发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这是中国环保领域第一部公众参与的规范性文件,更是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关于“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内容的实际行动。
潘岳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将公众参与制度化地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真正保障公众环境权益,加强环境决策民主化。国家环保总局曾在2005年举行了圆明园防渗工程环境影响听证会。听证会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也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决策的质量和公信度。国务院刚刚发布的《决定》明确要求,“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潘岳指出,在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上级对下级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对环评机构的监督,主要靠行政手段,而缺乏社会监督。“环评法”中虽然规定了公众参与的原则,但范围不清晰、途径不明确、程序不具体、方式不确定,公众难以实际操作;在环评程序中,也只要求在编制环评报告书过程时收集公众意见,没有规定政府在审批决策时更多地采用听证会等方式来促进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正是由于公众参与项目决策不足,导致一些项目建成后环境纠纷不断,甚至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因此,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目的就是把圆明园经验制度化,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将公众参与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去。 潘岳介绍说,这一“办法”不仅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有利于调动各相关利益方参与的积极性。第一,提出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4项原则。第二,明确了公众、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三方的权利义务,详细规定了建设单位和环保部门必须公开环境信息和征求公众意见的义务。第三,明确了征求意见的范围,要求建设单位在选择征求意见的对象时,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知识背景等因素,合理选择相关个人和组织。第四,针对环评报告书过于专业等情况,要求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评机构应公开环评报告书简本,便于公众了解信息。第五,规定了调查公众意见、咨询专家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5种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第六,明确了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和期限,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在环评文件报送审查之前征求公众意见,期限不能少于10日。第七,明确了信息公开3阶段的要求:在环评开始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公告项目名称及概要等信息;在环评进行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公告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以及主要预防措施等内容;在环评审批阶段,环保部门应当公告已受理的环评文件简要信息与审批结果。第八,为保证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报审的环评报告书中附上对公众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暂行办法”同时还对编制和审查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如何征求公众意见做了相应规定。 潘岳指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日前发布的首个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显示,尽管环保在近两年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但公众环保参与的程度还很低。仅有6.3%的公众在最近3个月参加过环保活动;知道“12369”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电话的不足20%;环境信息下情上达的不通畅竟位居公众最不满意的环境问题之首。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不是公众环境意识程度低,而是公众缺乏获得环境信息和参与环保事务的有效机制。 潘岳强调,公众参与是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前提。国务院《决定》指出,“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各省市有关环境保护指标,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城市噪声、饮用水水源水质、流域水质、近岸海域水质和生态状况评价等环境信息,及时发布环境事故信息,为公众参与制度创造条件。”因此,没有真正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就成为一句空话。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能够督促企业和地方政府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环保措施,提升其透明度和责任心,促成环境领域的良性监管。环境信息披露也将使环保工作思维从“事后补救”向“事前警惕”转换。松花江事件充分说明,在环境安全高风险、环境事件高频发阶段,现有的环境应急处理措施已不能完全应对。只有让潜在的环境风险在事前得到充分有效的关注,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事故的发生频率。国家环保总局将以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为突破口,建立一套覆盖环保行政许可各领域、各层次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用更加具体的制度和更加可行的程序来保证公众对环境事务的有效参与。 潘岳说,国家环保总局在“暂行办法”起草过程中,先后征求了各地方、各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意见,并在互联网上公开征求了社会公众的意见。社会各界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作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领域的第一部规范性文件,国家环保总局希望这一“办法”暂行一段以后,根据方方面面的建议与批评,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改完善,塑造真正的“责任环保”与“透明环保”。 潘岳透露说,按照国务院《决定》中指出的“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精神,国家环保总局还将就相关法规的进一步修改与制定立即开展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