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国时评:反思“非中国制造”的歧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0:56 新桂网

  一家在直布罗陀注册的公司向欧盟提交申请“NOT MADE IN CHINA”字样的商标,而欧盟已经接受了该公司的商标申请(据《上海证券报》2月22日报道)。

  广东 练洪洋

  作为中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非中国制造”意味着什么。中国有关人士指出,“非中国制造”是一种歧视性语言,涉及“民族尊严”(中国国际商标中心国内部负责人吴晓晨语)。难受归难受,可是,在对这家公司进行道义谴责的同时,难道我们不应该关起门来好好反省一下“中国制造”?

  不知何时起,“中国制造”仿佛成了“中国滥造”甚至是“中国仿造”的代名词了。由于市场经济发育的不充分,相应的法规建设滞后,执法环境不尽如人意,因此经常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失灵现象——质优价高的产品无处藏身,而充斥市场的全是价格低廉的劣质产品。价格大战不但在国内上演,战火还波及到对外贸易上,以至引起国际的不安,去年中国就迎来了反倾销的高峰。

  同时,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中国制造”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不但国内许多专利受到同行的侵犯,严重挫伤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连许多跨国大公司在中国也难逃此厄。

  所以说,“非中国制造”这个商标申请虽然让我们汗颜,甚至是恼怒,但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是谁毁了“中国制造”这个品牌?继而,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追问:如何才能把“中国制造”打造成金字招牌?编辑:马骎作者:练洪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