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改革争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4:46 南方周末

  方舟评论

  □徐友渔

  不绝于耳的争论提醒我们,应该对改革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明确改革是要进,还是要退?如果要进,哪些应该坚持,哪些需要调整?

  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中国该不该搞改革?当几乎所有传统社会主义国家都走上改革的不归路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完全是不言而喻的。改革不是谁的一时心血来潮,改革是被客观形势逼出来的,再不改革,国家的局面就没法改观,中华民族就没有前途。这也是1980年代众志成城奔改革的基本原因。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应该说是历史巨变。不能不承认,改革让中国走出了原有发展模式的死胡同,改革使绝大多数中国人脱贫,改革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但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早就表明,无论在哪个朝代搞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商鞅变法如此,王安石变法如此,清末的变法还是如此。阻力主要来自守旧,从前的反对理由大多是恪守“祖宗之法”,担忧“世道人心”。现在也变不出新的花样,某些人从来都是用“姓社姓资”的问题阻遏改革,使10多年前的中国改革一度遭遇前进还是后退的十字路口,邓小平用“不争论”的指示回应对改革的诘难,并用视察南方及一系列重要讲话的异乎寻常的强势举动,来重新启动改革进程,改革才不致半途而废。在小平去世近10年之后,改革如果再度遭遇阻遏,是一点也不奇怪的。问题只在于:我们是坚持用小平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还是用其他什么标准来衡量改革?是坚持改革还是放弃改革?

  答案显而易见:回头路走不得。无论现实有多少问题,无论我们有多少抱怨,那种买米、买肉、买油需要票证的日子,无论如何都是噩梦,无论如何都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全球化的大趋势也不允许中国回到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代,这样做无异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中自折宝剑。面对企图利用现实中的问题和普通民众的不满来否定改革的力量,当下中国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坚持改革,把这条路走通!

  但是,我们从不怀疑普通民众的赤子之心,他们从改革中受益,但也承受着改革的成本,了解改革的得失,所以最有发言权。他们即便有些情绪,也可以理解。改革确实存在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坚持改革,必须以反思改革为前提。反思得越彻底,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希望就会越大,改革就会越彻底。

  “要不要改革”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要什么样的改革”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如果两极分化不断扩大、社会不公不断加深、腐败和以权谋私不是受到遏止而是加剧,那么这决不是真正的改革。在反思改革时,我们需要回到思想的原点,需要对改革作终极之问:我们要的改革是为了谁的改革?这一问题,应该是反思改革最核心的问题。

  改革的根本问题在于改革的不配套。市场经济的大方向早已得到确认,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政治文明和法制文明却一直有待建立和健全。因此,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不是放弃更不是扭转市场化方向,而是使市场规范。市场规范的必要条件是权力的规范,这就注定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至少是与市场同等重要的因素,这也许是我们反思改革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

  改革方向必须坚持,改革战略正在调整。“十一五规划”以政府改革为改革的关键环节,无疑凸显了坚持改革方向和调整改革战略的巨大勇气。改革需要攻坚,改革正在攻坚。攻坚才是对诘难改革的最好回击,才是对为改革付出成本的普通民众的最好回报,改革才能深具民意动力而一日千里。在这一点上,我们别无选择。

  (责任编辑陈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