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吃部"养大"的委办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3日15:00 新华网

  从"如意小吃部"起家

  东站十委地处长春市伊通河畔。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还是一片棚户区,三条胡同一条街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居民生活条件也很差,住宅多是年久失修的棚户房,生活服务设施十分简陋,加之地理位置偏僻,人们都叫这儿为"二道洼子"。居民抱怨说:"电影里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咱十委这里是泥浆污水无处流!"与此相映的是家家
户户人口多,可是有固定工作的却不多;家庭收入少,可吃饭穿衣的难题却不少。作为委主任,谭竹青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下决心要改变十委的落后面貌,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可当时的东站十委没有任何经济实体,缺少经济来源,解决这么多居民的生活、工作困难谈何容易!怎么办?应该先创办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再发展社区事业。可是,这第一脚到底怎么个踢法?思来想去,谭竹青召集居委会班子成员共同商量,决定先从小处着眼,办一个小吃部。

  "咱们办个早餐点,居民们不必起大早排队,待业青年还有活干,等委上攒下钱再办托儿所、敬老院。"她的话音还没落地,屋里就开了锅。"谭姨您看,咱一没房,办公在您家这铺热炕上;二没钱,看孤寡老人、买办公用品还得您自己掏腰包;三没技术,怎么办早餐点儿?"可是谭竹青的态度很坚决。之后,她又召集大家开了好几次统一思想会,讲明情况、分析形势,同时以自己的行动给大家鼓劲儿。没有资金,她和老伴商量,带头把自己家里仅有的450元钱拿了出来。那时人均工资只有30多元,450元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其他人看了都很受感动,东家把准备给儿子办喜事的钱拿了出来,西家把买电视机的钱拿了出来……谭竹青知道这都是大家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为了节省每一分钱,她又把自己家的锅、碗、瓢、盆、饭桌、菜墩全都搬到了饭店。家里搬得不剩什么了,吃饭的时候谭竹青一家人只好坐在炕沿上将就。

  没有铺面,谭竹青就带领居委会干部和委上的待业青年,推着手推车到伊通河挖沙子,光着脚丫脱土坯,走街穿巷捡碎砖头,看见工地上拆房就上前搭话,请人家"支持"一些旧门窗木料。料备齐了,谭竹青的丈夫、时任跃进水泥厂行政科长的宋国华又当瓦匠、木匠,又当电工,还客串"建设总指挥",居委会的干部、待业青年当大工小工,周围居民也纷纷献工,几天功夫,一间10多平米的"如意小吃部"盖起来了! 小吃部开张前,谭竹青带着大伙忙得没日没夜。每天早上两三点钟就起床,一会儿去市里批酥饼,一会儿和大家和面、磨豆子。当时的物价低,批一块酥饼9分钱,卖一块酥饼1角钱,每块酥饼只能赚到一分钱,有时饼在运送的路上被压坏颠破,谁也舍不得动一口,留着能卖回个本钱。

  "如意小吃部"正式开业的日子到了。那天早上六点多钟,热腾腾的豆浆,香脆可口的大果子、酥饼摆在了长春市八道街路口,川流不息的上班族成了他们的第一批顾客。谭竹青和大家看在眼里心里乐开了花。不过,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打扫完早餐的"战场",小吃部里又忙开了,淘米、炒菜、压面条儿,锅碗瓢盆响成一片。谭竹青知道,东站十委的居民知道,他们的日子兴许就从这里好起来了呢! 在谭竹青的带领下,十委还先后开办了服装厂、制鞋厂、装璜公司等17个委办企业。从那以后,十委社区没有伸手向政府要一分钱,没有向银行贷一笔款,甚至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费用也不用财政负担。目前,十委的17户企业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年创产值千万元以上,1985年以来,累计向国家交纳税金680余万元。

  招商引资建市场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改善市容环境,2000年长春市实行"退路进室",东站十委原来兴办的东安露天市场也被排上拆迁之列。谭竹青想,东安市场取消后怎么解决困难户和下岗人员的就业创业问题?她组织召开两次居民议事会。第一次来了30多人,有的建议再建市场;有的不同意,说办市场扰民、卫生差,室内市场摊位费又高,没人租怎么办?建还是不建,大家的意见一直不统一。谭竹青没有马上做决定,让大家回去和各自所住楼栋的居民再商量一下,把大家的意见都带回来再说。 第二次开会来了20多人,反映上来的意见是大多数居民都觉得应该再建市场,实行封闭管理,解决好卫生、噪音等问题,这样既方便居民生活,又解决居民就业,但大家觉得资金是个大问题。有了大家的支持,谭竹青有了底气,她跟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招商引资,兴建室内市场。

  定下来的事情说干就干。通过多方联系,谭竹青请来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谭竹青向这位经理详细介绍了在十委搞房地产开发、建室内市场的好处后,说:"你放心,十委对你的每一分钱负责。规划、建造你们负责,居民的动员、拆迁、安置由我们承担,保证误不了工期。"经理听完思量了一阵儿,对谭竹青说:"谭主任,我信任您!我决定干了!"新的十委综合市场当年施工,当年竣工,使用面积达3500平方米,设有300个室内摊位。这是长春市第一个由社区居委会兴建、管理的市场。市场刚建完不到一个月,300个摊位全部租了出去。有功夫的时候谭竹青也常到新市场转转,那里的摊主大部分是她熟悉的下岗职工,每到一个摊位前大家都要和她唠上几句,有什么困难也都愿意和她讲。谭竹青发现卫生、经营方面的小问题,也会批评几句。十委综合市场始建以来,一直运转良好,2001年还被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星级市场。

  70高龄赴武汉"谈判"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东站十委的委办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委办企业逐步走上正轨。为了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十委的一家汽车修配厂好不容易凑齐了40多万元到武汉购买当时比较先进的激光设备。但是,意想不到的麻烦来了,40多万元的机器没用多长时间就出了故障。这可把厂长杜伟急坏了,几次找厂家协商,可厂家坚持不给退换。杜伟到处托人找关系也没办成。这可咋办?对,去找谭主任,她肯定有办法! 谭竹青一听,也跟着上起了火。企业好不容易发展成今天这样,新设备占用这么多钱,如果不能正常使用,借来的钱又还不上,企业可就要完了。这可不行!谭竹青想方设法到处联系,最后通过二道区法院找到长春市法院一位庭长联系到武汉的朋友。谭竹青还觉得不把握,决定亲自到武汉走一趟。当时,谭竹青已经快70岁了,身体又不太好,杜伟和十委的同志都不同意让她去。谭竹青对他们说:"我的身体没什么事,厂子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出了这么大的事我必须亲自去一趟。"就这样,谭竹青带着十委和市法院的同志坐了三天火车,来到武汉。 到武汉后,通过朋友找到了厂家。可厂家说机器退换不了,并且厂家账户也没有钱,同类型的机器目前也没有货。谭竹青没有泄气,不顾旅途上的疲劳,连着两天到厂子里协商"谈判",最后厂家被谭竹青执着认真的精神感动了,同意调换一台新机器。不久,厂家就派人到长春调换了新机器,修配厂渡过了难关。

  机器换回来了,谭竹青却累倒了。居委会的同志们都心疼,到家里看她,谭竹青却说:"我没事,能帮厂子办成事,值!"

  谭竹青就是这样的人。用东站十委党委副书记赵惠君的话说就是:"只要找到谭主任,不管你有多大的困难,她都会努力帮你办成。"把社区建成居民的"温馨家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