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围绕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1:12 哈尔滨日报 | |||||||||
哈报网讯(本报 记者)在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与会委员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围绕“十一五”规划坦诚直言,积极建言献策。 民营经济应重笔书写 委员鲍功民建议,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应站在哈尔滨快发展、大发展的战略高度
四方面入手发展非公经济 委员吕惠林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任务,也是公有制比重较大的哈尔滨在“十一五”规划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重大课题。建议围绕哈尔滨市优势技术和产业,从四方面入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市委、市政府领导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将其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要亲自抓,切实加强领导,尽快搭建各种平台;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调查研究哈尔滨市的优势技术和产业,帮助和引导民营企业私有资本将投资方向转向哈尔滨,主动热情为他们寻找发展机会;号召哈尔滨的优势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努力为自己的家乡作贡献;围绕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多方向、多角度地研究和制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抓紧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创建良好环境,并在信贷资金上进一步放宽政策。 避免墙里开花墙外红 委员唐飚认为,市委、市政府以战略眼光和前瞻性思维,提出“文化立市”方针。哈尔滨市在“十一五”期间,应加大文化发展力度:加大文化资金投入,达到全国副省级城市的中游水平;要加速文化设施建设,达到副省级城市中游水平;实施文化立市人才战略,发挥名人效应,尽量避免墙里开花墙外红、北雁南飞现象,投入力量,切实抓好文化后续人才队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培养;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培育推选出哈尔滨的文化大使。 给城市老建筑加上文化标签 委员王阿成认为,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目前全方位推进,但用文化来诠释这座城市的历史相对滞后,不利于扩大哈尔滨的影响、凸显哈尔滨市文化品位和城建理念。建议全方位地对此展开讨论,选出那些有代表性的老建筑,挂牌说明其建筑年代、沿革历史、建筑风格等一些必要的说明,增加外地人的看点。同时,对一些尚存的名人故居或者名人曾居住及下榻过的地方,也要挂铜牌说明。这样,这座城市就会到处都是“文化之眼”。此外,还应从城市的文脉出发,在城市的显著位置树立有关神话传说、民族英雄、当代英雄、文化名人(如萧红)等的塑像。 用“赛事经济”拉动旅游 委员赵会宇认为,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将于2009年在哈尔滨市举行,必将形成“赛事经济”拉动效应,这是哈尔滨市发展冰雪旅游,特别是滑雪旅游业的大好契机。因此,建议哈尔滨市应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启动改造哈尔滨市现有的滑雪场,以适应大冬会的需要,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应采取政府主导,加大投入,企业参与、社会化运作的形式,全面提高哈尔滨市滑雪场规模档次,改变现有的经营方式,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力争把哈尔滨市建成国际知名的滑雪旅游胜地。同时延伸滑雪旅游产业链条,开发生产滑雪旅游用品和装备,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委员周晓林认为,“十一五”规划的农村发展部分应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首先,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重点,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节点。其次,在推进规划落实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分期分批逐步推进,着力推进城郊农村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以实现对周边地区的拉动和辐射作用;第三,要防止一刀切和形式主义,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经济基础,因地制宜,安排具有不同特色的建设内容,量力而行,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地方特色;第四,尊重规划的科学性,保证规划的权威性,一以贯之地抓到底,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看到成效。 抢占科技领域制高点 委员杨谦认为,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生物技术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将影响到哈尔滨市“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哈尔滨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些领域如禽流感疫苗、动物克隆、生物防治微生物基因组等在国际上处于先进行列。哈尔滨市应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联合国内外生物技术方面的知名学者,在政策、资金、服务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优势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 尽快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委员曲春波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已逐渐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从根本上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由过去的信赖优惠政策向营造综合投资环境转变,建议尽快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政府应充分利用好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利契机,争取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高新技术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努力健全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合作工作的规划、管理与服务;以开发人才资源和重点项目引进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使高新技术成为拉动哈尔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委员曲春波认为,现代物流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哈尔滨市地理位置独特,辐射作用强,具备发展现代物流的区位优势和较完备的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硬件基础和较大的物流流量。希望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将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行业进行科学、统筹规划。建议如下:尽快制定出台《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扩大开放,加强整合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同时,要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实现物流系统的产学研联动发展。 抓紧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发布体系 委员郭家林认为,针对目前形势,建立起社会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十分重要,尤其是应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机制,以保障公共安全。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公共场所应急预案准备不充分,运行不畅等问题。在全国出现的各种灾害中,90%以上属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中有70%以上属气候灾害及与气象有关的灾害。因此在“十一五”规划中应抓紧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发布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危机的预防、准备、回应、恢复能力。 制定规划处理好“三对”经济关系 委员于志平认为,规划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对哈尔滨市来说重点应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生产要素向效率更高的部门转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核心竞争力;正确处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是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又一重要方式,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中一定要明确迅速淘汰“大企业、小生产”以及企业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的企业组织结构;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企业改制中重点进行依据《公司法》的股份制改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资本(股本)多元化,真正建立规模化的现代企业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