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声“箍桶”喊了63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1:44 现代快报

  职业精神,是一个当代白领非常熟悉的词汇。

  如果你看完了陈久安的故事,一个箍桶匠的人生,透过尘封的往事,也许对职业精神有了新的理解。

  “咚,咚,咚……”胡家花园的一条巷子里,锤子敲打木器的声音时高时低,从一
个春天,到另一个春天,这声音都不曾间断过。熟悉它的人一听都知道:陈久安正在箍桶呢!

  陈久安是谁?胡家花园里的“老南京”会告诉你:他是一个箍桶的老匠人,从18岁开始箍桶,到现在81岁,已经箍了63年了!如今,老人已经体弱多病,但他还是每天坐在家门前,手持刨子、锤子,在敲敲打打中,将自己的箍桶事业进行到底……

  一辈子都用不坏的桶

  在秦淮区鸣羊街胡家花园的一扇门里,左边的小平房前坐着位银发老人,套着一件有洞的夹袄,埋头箍着木桶,专心致志。他的身边堆满了箍桶的工具,刨子、锤子、槌等等。

  81岁的陈久安工作中非常有专业精神。铁条弯成了圆圈状,在铁条的交合处钉上钉子,固定好后再把铁条套在已经做好的木桶上,再挥锤把铁条敲打牢固……刚给木桶箍上了铁条,老人有点担心不牢,干脆把铁条又拆了下来,不厌其烦地拆下了钉子,再把铁条扣得更紧些,仔细地装上后这才满意地笑了笑。

  老人箍桶用的木材都是拆迁的老房子残留下的木料,堆满了一屋子。

  “箍桶是纯手工的活,一定要仔细,我做的桶,用一辈子都不会坏的。”说起自己的手艺陈久安有些自豪。

  陈久安的小屋内陈设简陋,各式各样的木桶倒是做得很精致。一种有“脚”的木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这叫四脚脚盆,现在很少见了,老人年纪大了蹲不下来,坐在这个盆里洗洗就可以了。”

  一辈子以箍桶为职业

  陈久安的祖父在老家扬州高邮是一名闻名乡里的箍桶匠,陈久安的父亲也继承了父业。

  箍桶世家中长大的陈久安对箍桶的活儿既熟悉又喜欢。从未读过书的陈老汉没有想到,箍桶将成为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陈久安18岁那年的春天,因为生活所迫,祖孙三代带着箍桶工具举家迁往南京。不久,陈久安开始独自出门揽活。“早些年,还没有塑料桶,各家各户都是用木桶的,尤其姑娘到了出嫁的时候,马桶、脚盆是必备的嫁妆。”

  十几年后,30岁的陈久安在颜料坊的合作社原木厂当起了一名箍桶工人,厂里的效益还算不错,这让陈久安真正体会到了一名箍桶匠的快乐。

  几年之后,因为大家都被招到工厂做桶了,大街小巷再也找不到挑担子箍桶修桶的人了,居民意见很大,于是原木厂不得不“遣散”了一部分箍桶匠,让他们还像过去一样走街串巷。于是陈久安又一次挑起了担子,穿梭在大街小巷为人箍桶修桶。

  又过了几十年,塑料桶逐渐取代了木桶,箍桶的生意日渐清淡。陈久安没有转行,箍桶,是他的终生事业。

  珍惜自己做的每个桶

  如今的陈久安有时也会把桶摆到家门口的街边售卖,说起木桶销售的情况,陈久安眼皮顿时垂了下来,“有时10天都卖不到一个木桶。通常是子女要买个给老人用。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

  陈久安老人有两个儿子,最终都没能子承父业,“关键是赚不到多少钱啊。”因为无法养家糊口,陈久安的两个儿子都相继去工厂做了工人。

  “箍桶手艺以后肯定会失传的。现在都是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不讲究制作工艺,很多都不结实。”闲谈间,一位老太从巷子中经过,她对老人的手艺大加赞赏:“附近的居民只要是买木桶的都只认陈师傅这块牌子。”

  采访临了,天空飘起了细细雨丝,陈久安老人立即放下手头的活,把上午刚刷好油漆的两个桶收到屋内。老人说年纪大了,完成一个木桶也越不容易,“年轻时一天就能做一个,如今两天半才能做完一个,所以对每个自己做的木桶都特别珍惜。”见习记者汪洪新赵丹丹陈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