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祥:赚观念比赚钱更重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4:01 都市快报 | |||||||||
要进一步放宽准入、优化环境、推进创新,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民外合作、整合提升、上市扩张、虚拟经营等路子,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制订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把50%股权交给意大利人
把公司交给洋CEO 陈孝祥:赚观念比赚钱更重要 三年来,陈孝祥渐渐养成了从容工作习惯:早上起床泡杯茶,然后到公司转一圈,下午继续约人喝茶。这就是夏蒙意杰公司董事长、号称温州服装行业“第一品牌”的陈氏家族老大,在还有90%民企老板为招工、家族管理和品牌走不出去头疼的时候,陈孝祥的眼光已经指向全球。 三年前,当夏蒙把50%股权给意大利人时,对外语和西方文化毫无感觉的陈孝祥心里也在犯嘀咕。如今,在意大利人的带动下,他开始喜欢F1。这些变化,是陈孝祥自己也没想到的。 从去年开始,陈孝祥的举动被温州市委市政府总结提炼,一个叫做“民外合璧”的良方渗入温州大地。 而此时,陈孝祥的案头上,已摆满了两年后的订单。他的合作伙伴是吉尔多·杰尼亚和保罗·杰尼亚兄弟,这两兄弟的杰尼亚集团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意大利家族企业,也是享有全球声誉的纺织服装巨头。对于杰尼亚来说,在其他国家建立合资企业,这还是第一次。 家族管理的死角:想换血下不了手 三年前,陈孝祥身上还有诸多“温州印记”:他被每天的工作牵绊着,看不到尽头。“这企业不是人做的,自己做累死,交给别人又不放心。将来孩子有了知识,做什么都不要做企业。”这是温州老板的一个典型写照,他们用温州的思维来思考,用温州的语言来表达,用温州的习惯来做事。 对陈孝祥来说,困难还要多一点———陈氏三兄弟都是公司的领导,他感觉到,兄弟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将会逐渐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以前靠家族亲情维系的管理,只能在企业创业之初有效,做大之后,这种管理无疑具有致命的弱点。 单是一个发货的故事就让陈孝祥记忆犹新:我曾亲自签过一个文件,要求款到发货。客户绕着找边门,五六个家族主管总有一扇门可以敲进去,于是,款没到货就发出去了。 他说,“家族企业为了和睦相处,为了感情,一些重大失误往往不会去追究。由此,一次次失误只会让企业慢慢走向死亡。” 据称,公司盖第三个办公楼时,陈孝祥在自己办公室旁边给两个弟弟也配备了同样大小的办公室,装修也与自己的办公室一样。尽管他认为两个弟弟一个管技术一个管生产都要到车间去,但他还是要这样做。他说,兄弟是平等的,如果没给他们设同等的办公室,当天晚上父母就会找上门来。 陈孝祥认为,这并不是夏蒙家族的问题,这是所有民营企业的普遍问题,这可能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我想换全新的血液,但自己的血你下不了这个手啊。” 洋CEO的三把火烧得真爽 合作后,最初把陈孝祥烧痛的,是一个叫托斯克的洋人。托斯克是夏蒙意杰公司的CEO。这个洋人一来,就放了三把火,烧得陈孝祥坐不住了。但痛了三年之后,陈孝祥开心无比:“那种感觉,比开劳斯莱斯还舒服。” 托斯克一上任,发布的第一项决定就是:公司全员缴齐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大幅度提高工人加班费;财务完全信息化。 那时,有员工说,不用上保险了,直接给我钱得了;一些客户也说,我不要发票,你别给我代缴增值税。陈孝祥曾向托斯克提出,“新规定先执行70%,不要100%执行”,然而建议没有被采纳。这三把火烧出,新公司运行一年期间的生产成本和开支比过去的夏蒙增加了35%,相当于多支出了两千多万。 陈孝祥表示,这让他感受到现代企业的规范和战略思路。“就拿加班要150%的工资来说,外商说这样才能留住员工。如今,证明这是明智的。”过去,夏蒙节后员工回厂率仅为70%,现在员工回厂率高达98%。 合作之前,“夏蒙”与温州大多数男装企业一样,每年4、5、6三个月都是生产淡季,最淡的时候,70%的员工可以停工休息。工作的不稳定导致员工容易流失,新招的员工又不够熟练,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双方合作后,夏蒙·意杰引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国际化的市场网络。在当年年底就做好第二年的全年生产计划。 稳定的工作时间、良好的福利待遇让夏蒙·意杰拥有了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 过去的“夏蒙”只有20%的产品销往国外,而且这部分产品利润不高;现在,夏蒙·意杰60%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而利润大幅增长。 陈孝祥认为,夏蒙与杰尼亚合作,绝不是单纯地引进资金,更多地是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机制、成熟的国际化市场网络。 观念比资金更重要 “即使读五年MBA,也可能比不上我从这次合作学到的。”陈孝祥说。历经了三年阵痛的他,此时还无暇总结自己全部的心得,但他承认,至少对钱的看法上,他在变化:在旁人看来,温州也许缺很多东西,但惟一不缺的就是“资金”,这一观念在过去长时期内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温州的发展模式。“事实上,意大利打过来欧元,还都在银行里呢,到现在没用上。”他学到最多的,就是观念的转变———这位销售员出身的老总近几年来,口头禅中至少多了两个术语:国际化,规范化。如果说陈孝祥的眼光仅仅停留在通过“规范化”来解决一个家族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才去合资,可能就偏离了他的初衷。 陈说,有一部分是解决家族难以管理的问题。但是如何把温州的夏蒙走向全球市场才是最大的问题。 陈孝祥的举动必将引发温州民企的一场革命。 去年春节后,温州市委在新年的第一个全市千人大会上明确提出,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增幅要达到50%。这句话标志着长期作为民营资本输出地的温州,将努力成为资本吸纳地,借用外资拉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提升综合实力。 市委书记王建满曾在招商引资大会上说:“关起门来搞调整是死棋一盘,温州必须通过招商引资做增量,加快开放走活棋。” 尾声 2006年开春,陈孝祥坐在龙湾扶贫开发区公司的会客厅里感慨,他把自己称为企业主:“如果当年我不与意大利合作,我现在也可能有点钱,但夏蒙就会陷在一个低层面上,我每天就得忙于跑关系,请客吃饭,没完没了———如今我很深刻地明白我学到什么,以前我一离开公司就出乱子,现在我就算失踪半年,两年的订单照排不误!” 附件 ①温州“十五”成就 1.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13.5%,高于计划目标2.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达到204.9亿元(同口径209.7亿元),年均增长2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9.6亿元,年均增长19.7%。 2.完成重点工程投资589亿元,比上五年增长近2倍。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建成高速公路204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117.5万吨增加到3500万吨。 3.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6平方公里,行政文化中心区和高教园区基本建成。 4.财政预算内社会事业经费投入476.3亿元,是“九五”的2.5倍。基本普及学前到高中段15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2.6%,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一批具有标志性的文化设施相继建成。 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805元和6845元,年均增长10.4%和9.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3.4平方米和40平方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2岁,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②生活在温州的N种感受 应一曼(温州广电集团员工) 和前几年相比,感觉温州的城市文明程度提高了不少,城市虽小,但五脏六腑俱全,生活很方便快捷。温州是个商业气氛很浓的城市,特别是鞋服,还有一些小商品,你可以看到人民路、女人街、五马街等都是服饰店。购物很方便而且集中。不过,娱乐身心的东西太少了,除了K歌就是迪吧。 刘娜(上海嘉房投资顾问公司驻温州负责人) 在温州生活其实挺受刺激的。商业气息太浓了!这个城市,大街上忙忙碌碌的,一看,大都是老板,外地人很难融进那个圈子。我到温州不到半年,感觉温州挺排外的。不过,在温州倒是能学到很多东西,温州人聪明、能干、精明,在这里时间虽然不长,我觉得收获还是蛮大的。 王笑(永嘉瓯北镇一广告公司经理) 其实到温州来,也是偶然的,我当时不想来的,几个朋友说这里机会多,就来了。现在看,温州的确是一个机会很多的城市,在这里生活,总有跃跃欲试的感觉,总想自己也弄点事情干干。你看报纸嘛,那些大老板也都是从小事做起的,我现在也是做小事,真的很累,不知道他们当年是什么感受? 孙四海(温州东方健身俱乐部副总经理) 要说工作环境,这里挺好的。下了班,就回自己的小窝,总是那么温馨。不过有时候也挺郁闷的,来来回回交的也就那么几个外地的朋友,本地同事也蛮多的,可他们一扎堆,说的都是温州话,唧唧喳喳一句也听不懂,那时就感到自己永远是局外人。 刘靓(温州建设银行员工) 我自己在杭州读的书,回到温州后,感觉就一般。商业味太浓了,不像杭州那么悠闲。在温州,整天上班下班,单位和家里两点一线,感觉挺没意思的。(记者李向阳 都市快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