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记望奎宽五西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9:08 黑龙江日报 | |||||||||||
本报记者 井洋 一年之计在于春,宽五西的“春”来得格外早。正月里白雪掩映下的村庄,农村耍闹的年味早已远去。 正月初六一大早,跟村干部商量完备春耕的工作,佘树德踏着薄薄的积雪,来到村
二十多年了,宽五西的村民,不论男女老少,都是佘树德牵挂的亲人。再苦再累也要让宽五西富起来 佘树德,土生土长在宽五西。年轻时身强力壮的他经常吃不饱肚子。艰苦环境中成长的佘树德憋足了一股劲,再苦再累也要改变家乡面貌,让与他一样受苦的父老乡亲走出贫困。 1984年,32岁的佘树德,在村民企盼的目光中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那时的宽五西是涝洼塘、土垒墙、草坯房,集体债务13万元。佘树德没有气馁。他上任后的一记重拳,就是精简村委会机构,撤销小食堂,整顿村级财务管理。 从那时起,佘大嫂的手擀面拌大酱远近闻名,在宽五西村,任何级别的客人都享受同一个待遇。佘大嫂记得最忙的一天,一中午擀了整整一袋面,手上磨出了血泡。村集体的招待费省下了,佘树德却有了“面条书记”之称,佘大嫂也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擀面杖”。正是打下了这样一个“抠”底,宽五西村20年招待费不足8000元。20年里,佘树德口挪肚攒、省吃俭用,共为村上节约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修建费等各种支出140万元。 佘树德为集体省钱的同时,琢磨怎么能让群众更富裕。 那时村边有一处很大的草甸子,草木繁茂,卖一捆草能挣一毛钱,老佘动心了。他给每名村干部分配一万米的任务,自己率先趟入齐腰深的水中,披荆斩棘干了起来。 几天下来,大家手脚被划破、脸被刮出了血。那一次,靠卖柳条和苇草,宽五西村的账面上多了4万元,淘到了实实在在的“第一桶金”。 此后,佘树德不断把握市场的脉搏,把村积累一点点滚大。1996年,市场上月苋草走俏,但群众怕冒风险,不敢种。他就带领村里的24名党员率先种植了300亩,当年纯收入10万元,效益是大田的二倍多。村民眼见为实,在他的带动下,月苋草种植迅速在宽五西村形成了规模,高峰时种植面积达4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三,仅月苋草一项每年人均就增收1500元。 近两年,他带领村民开始发展玉米套种芸豆,每亩可比单项种植增收200元。现在全村套种面积已达28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三分之一,每年可为农户增收56万元。村民们服气地说,发展生产,就听佘书记的,老佘种啥咱种啥。 养猪、养牛,劳务输出,在佘树德的带领下,宽五西村农民走上致富的快车道。佘树德把一个负债村变成拥有固定资产1150万元、银行存款200万元、人均收入3100元的全县首富村。群众盼望的事儿,再难也要干 宽五西2000年新建起的标准化小学,与村委会一墙之隔。每次,当那些花一样的笑脸迎着他绽放,轻轻呼唤他爷爷的时候,是佘树德最高兴、也最动情的时候。为了改善村里的办学条件而付出的艰辛,至今还历历在目。 过去的宽五西没有校舍,学生在村民家里借读。佘树德上任后,带领大家建学校,没有红砖,就用土坯砌墙;没有桌椅,就用土坯搭,桌面用柳条编。为了办学,佘树德什么招都使过。他带领师生种烤烟、亚麻,还养过大鹅。 一年夏天,为了买建学校用的门窗料,佘树德领着一个村民和一个木匠开小四轮去绥棱。装好车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问问当地最便宜的旅店是每人10元,停车费5元。老佘一听转身就走,披星回家。走到半路时,天下起了小雨,这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雨越下越大,泥泞不平的路越来越滑,加之车载比较大,随时都有翻车的危险。这时老佘就用手推、用肩扛,在风雨中摸爬滚打了十多个小时。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木材运到家时,学校师生和一些群众看到浑身是泥、满脸血迹的佘书记一行,听到佘书记在雨中推车的危险情景,都掉下了眼泪。 佘树德心中有杆秤,那些群众最盼望、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沉甸甸地记在心里。 没用农户花一分钱,村里先后通了电,安装了程控电话,建起了大型农机具服务站,还建起了自己的敬老院。 去年十月,宽五西人又添了一件大喜事,家门口通上了水泥路!为了建设这条通村公路,除省里投资外,村集体投入44万元。说起修路,不论村干部,还是村民,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村委会主任田锁云回忆当时的情景说,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上白色路面时,为了防止施工队偷工减料,佘书记每天带根小绳,测量路面够不够高、平不平整,带领村干部每天在现场死看死守。这个特殊的质量监督队,凌晨三点就出现在工地上,晚上八点施工队下班,他们才撤回。用佘树德的话说:“就是要对群众负责,集体的钱一分也不能白花。”为百姓造福,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在宽五西村西北角,有一片3000多亩的林地,这是二十多年来,佘树德带领群众年年植树,为宽五西攒下的“绿色银行”。老佘有一个习惯,只要有时间,总要到林子里走一走,或在那棵熟悉的大树下躺一会儿,那是他最放松、最惬意的时刻,关于宽五西未来发展的很多蓝图常常是在那一刻描绘的。 宽五西的孩子们是幸运的。早在十几年前,村里就免去了学生的学杂费,每逢开运动会,还要为学生们发运动服。如今,宽五西村中心小学已建成有25间教室的省级标准化小学。村里还规定,本村学生考上大学本科奖励3000元,专科2000元,中专1500元,并负责报销家长送子女入学的差旅费。过去,宽五西没出过大学生,佘树德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已有27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村里拿出奖励费47500元。 宽五西的老人们是幸福的。在村办林场附近,有一栋平房,是村里花4万元建起的敬老院。8名五保户老人守着大片秀丽的林子,安享晚年。每年春节,村里为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补助200元,无儿无女的老人每人补助700元。老人们去世后的火化费和安葬费也都由村里负责。85岁的五保户吴占江老人说:“虽然我没有儿女,但有比儿女还亲的佘树德!” 宽五西村民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为了鼓励村民建新房,村里从1998年开始对建70平方米以上砖房的农户,无息贷款6000元,两年后还齐,现在全村一半以上的人家已住进砖瓦结构的标准化住房。 现在,老佘正谋划着今年再为百姓做些实事:投资40万元建设1.5公里通屯公路;已与省、县水利部门沟通,争取优惠政策,让村民吃上自来水;户户看上有线电视;在村前建设1000平方米的农民娱乐广场。老佘胸有成竹地说,这些都是2006年我们要做到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宽五西恰逢其时,用老佘的话说,农民像小孩盼年一样,能没有奔头吗?
范丽娜 摄 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佘树德 本报评论员 望奎县莲花镇宽五西村,从负债13万元的穷村,发展到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银行存款200万元的全县首富村,在这种发展的跨越中,宽五西的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党支部书记佘树德,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雁。 宽五西地处穷乡僻壤,没有任何的资源优势,但二十几年中,佘树德带领广大农民硬是在穷山沟里淘到了“金子”,靠的不是别的,而是一种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精神,是一种拼着性命也要把宽五西引向富裕的坚定信念。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和信念,佘树德才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利益面前不伸手,全心全意造福一方群众。 在宽五西的发展中,佘树德没有惊人的壮举,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平凡,在于他二十几年如一日,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群众盼望的事情,再苦再累也要落实;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再棘手也要制止。在佘树德的人生天平上,群众的利益是最重的砝码。 谁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就把谁放在心里。佘树德为父老乡亲付出的赤子情怀,得到了金子般的回报,那就是来自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佘树德身上我们看到,谁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拥护谁;不把群众放在心上,谁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就会贬值。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褒奖。佘树德正是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像佘树德这样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村级集体积累普遍薄弱,特别是还有许多贫困村农民生产生活还存在很多困难。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认真贯彻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提供政策、资金的扶持;必须把基层组织建设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当前,要结合正在进行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要切实解决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锦上添花,尤其要雪中送炭,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着重解决当前农村最急需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改水,以及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等突出问题,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