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叫卖王"把十三香"声艺"唱得更出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9:36 石家庄日报 | |||||||||
提起十三香,喜欢烹调美食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但要说起别有风味的十三香叫卖小唱,如今已没有多少人记得了。 唐山滦南县的十三香小唱融合了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的曲调元素,唱词多由叫卖者即景生成,随口哼唱。原本单调乏味的小本生意,便在这种独特的叫卖方式中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也许人们还记得,多年前小品演员巩汉林曾操着一口纯正的唐山话,扮演过一个叫卖十三香的小贩。其中,那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唱腔,幽默随意的唱词,正是脱胎于滦南县的十三香叫卖小唱。 这本是一种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唱腔靠口口相传,唱词即景生成。随着十三香生产进入工业化、品牌化时代,这种衍生于街头摊点的独特民间艺术便渐行渐远了。 近日,年过六旬、撤摊已近20年的李凤林老人,对其叫卖生涯中的所有唱词进行了重新整理,并将精彩部分编辑成册。他说,这毕竟是他多年来的“艺术结晶”。 其实,这本原汁原味的民间唱词,不只是李凤林老人的个人财富。 边演唱来边卖“香” 一块2米长、1.5米宽的白布铺在地上,四角固定,再用尺把高的红布围住左前右三面。白布摊儿上,10个小盆、3个小筒里分别盛着13种调料。一个十三香叫卖摊就算铺开了。 叫卖十三香,卖的不仅仅是调料,也包括为吸引顾客而自编的叫卖小唱。一个出色的十三香摊主,必然同时是一位出色的民间艺人。许多顾客光顾小摊,更多的是为了欣赏摊主的演唱。 “这一包,包得精,各位师傅你听清:我家住在河北唐山滦南县,地震没死来卖十三香。曾记得,七六年七月二十八,凌晨三点多蓝光闪,大地立刻裂断层……各方援助全都到,解放军英勇打先锋,抢险救灾大开展,搭救乡亲脱险情,唐山人民有志气,军民团结建新城。” 这是李凤林当年摆摊时曾经采用的一个唱段。当时,大地震刚刚过去不久,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唐山的变化,这个唱段绝对为他讨得了好彩头。 李凤林是滦南县薛家帐子村农民,从小就常听乡邻叫卖十三香。唐山大地震后,为谋生计,也加入了叫卖十三香的队伍。没用几年,他即走遍了东北的大小城市,1983年后又开辟了唐山和石家庄市场。 李凤林的文化程度并不高,而且是半路出家。为了把十三香“声艺”唱得更为出彩,他下了一番苦工夫。别人卖十三香多是即兴哼唱,而李凤林却有个“唱本”。白天看到什么新鲜事,晚上回来就赶紧编成唱词写进小本里,先自己唱顺溜了再拿出去“公演”。 李凤林卖十三香还有一绝:嘴上唱了一段又一段,半天也不会有重词,手里却忙着配料、包包,干活干净利落。看的人都觉得眼花缭乱了,卖的人仍然游刃有余。他卖到哪儿,哪儿就会围满了人,生意的红火自不必说,光是这人气就令同行羡慕不已。为此,李凤林很快称雄十三香市场,还获得了“叫卖王”的美誉。 “叫卖王”的小唱本 日久天长,李凤林的唱本日益丰富,既有从老辈人那里听来的典故,又有看书看报的积累,还有来自身边的新鲜事儿。他编的唱词可谓天上地下,无所不包,运用于卖场则显得热闹活泼、韵味独特。 卖什么吆喝什么,关于十三香的特点、产地,李凤林配料时全能唱个遍:“茴香好,好茴香,大小茴香分两桩。大茴香生来八个角,小茴香生来像麦芒……香白芷,白芷香,解腥祛膻最相当。羊眼泡、牛口条,羊心羊肺羊肚汤,搁上一点香白芷,它的味道特别香。要问白芷产何地,山西、陕西是家乡……” 为顾客包香料时,简陋的包装纸也能给他带来灵感,“小小的纸方又方,东汉蔡伦造纸张。尧舜和禹开帝业,三皇治世立祖疆……纸儿虽小用处大,各行各业用它忙……纸儿落到我手上,用它来包十三香。” 除了这些配合手里活儿的唱词,还有许多开场和串场的唱词,被李凤林称为“自由小唱”,其中包括《十二个月》、《说十为》、《杨家将》等等。此外,他还常常在开场和串场的唱词中加入最新的见闻。 在游历东北的过程中,李凤林的唱词很快就有了当地特色:“……过了关就是绥中县,锦西锦州紧相连,沟帮子、大虎山、北镇、新民、沈阳站。奉天城、沈阳站,故宫北陵和东陵,还有南湖小河沿,名胜古迹到处有,三天两天说不完……” 从东北回到唐山,他又为家乡的变化而欣喜:“十年建设齐努力,唐山旧貌换新容。只见那,一座座楼房平地起,唐钢、开滦变了容,滚滚的原煤运出了矿,一炉炉钢水似火红……军民百姓一起动,人人都在贡献中。” 老艺人的深深遗憾 1986年后,李凤林的几个孩子陆续有了自己的事业,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跟随他做十三香买卖。再后来,孩子们的生意摊子越铺越大,急需人手帮忙打理。李凤林虽然心有不舍,但还是忍痛搁下了自己的十三香买卖,开始为孩子们帮忙。 如今,李凤林已在唐山市区落户多年,生意兴隆,衣食富足。但每当想起自己卖十三香起家的经历,他心里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 令李凤林常常感到遗憾的是,随着十三香专业化工厂的出现,街头的叫卖摊点已基本失去 了立足之地。就连“十三香”这个商标,也已被外省的工厂注册。“光会在街头吆喝着卖,却不懂经营中还有这么多道道,市场就这么被人抢走了。”更令李凤林感慨的是,作为一种衍生于街头摊点的民间艺术,十三香“小唱”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即使在唐山的大小市场上,也已很难听到那地道的叫卖声了。 为了纪念自己边唱边卖十三香的难忘经历,也为了让后人对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有所了解,今年年初,李凤林老人对他自编的所有唱词进行了重新编辑和整理。 日前,这位64岁的老人向记者介绍他一字一句整理出来的唱词时,仍是兴奋异常,连比画带唱,一招一式不减当年风采。他说,每每看到这些唱词,都备感亲切,这毕竟是他多年来的“艺术结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