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索贫困地区生态补偿机制 维护社会公平(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09:54 国际在线 | |||||||||
与草海农民一样,中国西部地区许多贫困山区农民为保护中国生态安全付出贫困的代价。中国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张惠远说,西部是维护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的生态屏障区,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生态环境无价的错误观念,西部生态功能的价值没有被承认,西部许多地区陷入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中。仅靠自身的力量,西部无法承担起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
“要求西部农民忍受贫困的同时承担起生态保护的社会职责和费用,是不公平的。”云南大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吕星说。而中国正在为解决这一不公不懈努力。 据了解,贵州省今年开始,将对境内主要河流上游因工业生产、生活污染对下游造成环境破坏的,给予受破坏地区补偿。因上游保护有效使下游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下游地区也将给予上游地区补偿。这意味祖文芬和王邦志将可能因长期守卫草海而得到其它受益地区给予的补偿。 浙江东阳市和义乌市之间实行的水购买协议,江西省兴国县实施的生态建设基金都体现了地方生态补偿理想。中国1998年实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实施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2003年退牧还草工程,也表明中国正在试图探索建立国家层面上的生态补偿机制。 贵州师范大学环境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晓东认为,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是一条既能扶贫,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但目前试点的生态效益补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补偿机制。 专家指出,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建立仍然任重道远。首先,无论是退耕还林还是天然林保护,中国生态补偿只是一种森林的管护费用,没有反映生态服务功能的真实价值。退耕还林补偿结束后,许多农民没有找到替代生计,这成为复垦的潜在威胁。 其次,对生态价值,目前中国仍然还没有一个较好的标准和评价方法。再次,目前,中国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和维护,但在谁“埋单”的问题上没有形成认识。第四,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于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生态补偿制度,国家代表公众补偿提供者就是一个没有多少选择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