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中行遗体告别仪式定于3月2日上午10时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02:25 新京报
张中行遗体告别仪式定于3月2日上午10时举行

  张中行生活简朴,家里甚至都没有装修。昨天下午,张中行的女儿和女婿们赶到家里为老人安排后事。图为张中行的女婿摆放张中行的遗照,从这张照片中不难感受到老人的恬淡气质。本报记者郭延冰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张中行遗体告别仪式定于3月2日上午10时举行

资料图片:张中行


张中行遗体告别仪式定于3月2日上午10时举行

 张中行认为《顺生论》是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本报讯(记者甘丹) 北大未名湖畔,曾有一个老人每天都会去湖边散步,他的身影已经成为许多北大人回忆的一部分。这个老人就是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国学家张中行。然而现在,老人的身影已经再也不会出现在未名湖边了———昨日凌晨2点40分,因呼吸系统衰竭,张中行在北京305医院去世,享年97岁。张中行的遗体告别仪式已决定于3月2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竹厅举行。

  生前未留下任何遗愿

  记者了解到,张中行在去年9月8日,因食欲不好住进了305医院。期间,他还于1月7日,在医院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生日。他在去世之前思维一直还很清晰,也还能说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女儿们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但即便是能留,他也不会留的。因为他对任何事情都看得很淡,希望一切都能顺其自然。”二女儿张文如此说,“他的心愿只是希望能够继续写更多的文章。”

  昨日,张中行的女儿、女婿已经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协商拟定了讣告的文字内容,讣告将在近日发出。同时,他们也确定于3月2日在八宝山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觉得自己是思想家

  张文表示,2003年非典期间张中行还能写作,也就是最近两年才因为身体虚弱不能写长篇的文章。“但前几天在医院的时候,他还为前来采访的记者签了名。虽然他身体不太好,但是只要别人要求他,他一定会满足别人的需要。他从来就是这样平易近人,别人说他对谁都像是朋友。”

  女儿说,别人对父亲的称呼是“文学家”、“哲学家”,但父亲却说自己是思想家。“他很喜欢思考,他看待任何事情都是思辨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张中行认为,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顺生论》是他最费力气,也最喜欢的一本。“这本书里,有他对人生的所有看法。”《流年碎影》是张中行的自传,张文说,启功先生就曾经评价父亲的自传是“写思想的自传”。“启功先生说,别人的自传都是写事,但父亲的自传却写的是思想,这就是他和别人的不同。”

  几部著作将再版

  张中行的家在德外某小区,一小套简朴的三居室,没有装修。1994年,85岁的张中行才拥有这样一套自己的房。之前,他一直居住在北大燕园。女儿和女婿都说父亲生前很简朴,“这栋楼里只有这一套房是没有装修过的。曾经有一个深圳的读者说要出钱为他装修房子,他却拒绝了。因为他喜欢自然的状态。”

  看书,写文章,听京戏,这套小屋曾承载着张中行“流年碎影”的生活,如今老人已去,只留下文字在诉说。据记者了解,《顺生论》、《禅外说禅》等张中行作品将由中华书局再版。

  家属回忆

  他把一切都看得很平淡

  他(张中行)和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三位先生被称为“未名四老”,因为他们曾经都住在北大燕园。他那个时候就很喜欢在未名湖畔散步,后来搬家之后,他也很少回燕园了。记忆中好像只有在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他曾经回去过一次,当时他还给学生上了国学课。其实,到1994年,他才搬到现在这个地方,此前他从来没有要求过单位给他分房。

  今天我们回到家之后,好多朋友、学生都打电话到家里询问情况。他的一个嘉兴朋友打电话来,说到一半就哭了。他问我:“是不是张先生走了。”这个朋友是爸爸的读者,也是他的书友,他们一直信件往来。爸爸喜欢很用功的年轻人。他对人很热情,对谁都像是朋友,大家只要提出了要求,他都会尽量满足。也因为这样,他交了很多的朋友,每年生日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的朋友来陪他一起过生日。今年他住院了,所以那些朋友们又都赶到医院去替他过97岁的生日。他和启功先生是非常好的朋友,两个人以前经常互相通电话,但是启功先生去世的时候,我们却不敢告诉他,他年纪大了,我们怕他接受不了。

  他这一辈子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够多写一些文章。虽然现在他再也不能写下去了,但好在他把自己想写的大部头作品都写好了。其实,他的心态很平淡,他没有什么刻意的要求,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希望顺其自然。

  妈妈是2003年去世的,但爸爸却一直不知道这个事情。我们瞒着他,告诉他妈妈生病住院了。但是,他却很挂念着,生病的时候还时常问我们:“她为什么不来看我啊?”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不知道这个事情,启功先生就曾经这样说过:“老夫子(启功对张中行的称呼)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会不知道?”也许,他其实根本就是知道的,只是装作不知道而已。

  以前常常有媒体采访时问他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他总是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从来不养生。”其实,他真的不注意什么锻炼啊,养生之类的。最重要的就是他心态非常好,把任何事情都看得很平淡。

  (张文,张中行女儿)

  采写/本报记者 甘丹

  临终时刻

  老人走得很安静

  负责治疗抢救张中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内三科主任陈士良和副主任王小冬,向记者描述了张中行住院时的情况。

  王小冬告诉记者,张中行是去年9月8日因为食欲不振、消瘦住进医院的,而且以前也有冠心病史,共在医院住了169天。在这近半年中,张老的病情反复了好几次,前几次都抢救成功。这次是从春节前情况就不太好,不能进食,靠静脉输液维持,几天前受凉后导致严重肺部感染,加重了心衰,虽经抢救,最终仍然没有挽留住张老的生命。

  陈士良告诉记者,张中行在入院后,一直处于嗜睡状态,但是脑子始终非常清醒。2月14日张中行肺部感染加重,体温升高,之后并发急性左心衰。23日早上症状加重,由于病人年纪较大,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最后医治无效于24日凌晨去世。陈士良说,病人走时,没有受多少痛苦,非常安详,老人走得很安静,去世时没有留下遗言。“张老人很好,治疗过程中他曾一度好转,还能坐起来听听戏。他为人谦和、脾气也好,还曾经送给我们他亲笔签名的书。”陈士良说道。

  记者随后来到了张中行曾经住过的内三科2305病房,病房内已消过毒收拾得很整洁。王小冬指着病房里的沙发告诉记者,张中行身体比较好的时候就是坐在那里看看电视听听戏的。

  采写/本报记者 姜妍 实习生 陈婧

  张中行简历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河北香河人,著名学者、散文大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在天津中学、保定中学任教,后到北京大学任教,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直至1997年。

  张中行治学61年,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八卷,共406万字)。主编及参编的著作有《文言常识》、《文言文选读》(三册)、《古代散文选》(三册)及中学通用语文教材等。

  张中行作品

  张中行认为《顺生论》是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1.《文言津逮》福建教育出版社

  2.《作文杂谈》人民教育出版社

  3.《佛教与中国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4.《负暄琐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5.《文言与白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6.《负暄续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7.《禅外说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8.《诗词读写丛话》人民教育出版社

  9.《顺生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负暄三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1.《横议集》经济管理出版社

  12.《月旦集》经济管理出版社

  13.《流年碎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4.《散简集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5.《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群言出版社

  16.《说八股》(与启功、金克木合著)中华书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