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面临“毁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09:28 每日新报

  《北京晨报》供本报专稿近日,国家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秦大河院士在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时指出,该博物馆标本保存现状堪忧,如果等到建新馆再解决问题恐怕为时已晚。昨日,记者展开调查,揭开了标本被毁背后的困境与无奈。

  标本保命依靠樟脑靠近博物馆仓库,一股刺鼻的樟脑味扑面而来。库房负责人曾朝辉无奈地表示:“在我们这里,由于条件不具备,因此只能大量使用樟脑来保存标本。也就
是说,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防止标本受到虫蛀。”

  白鳍豚标本开始渗油白鳍豚作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目前世界上只剩下近 50只,因此其标本十分珍贵。在标本库房内记者看到,由于保存环境等原因,白鳍豚标本表皮出现黄色液体外泄现象。曾朝辉介绍,这些黄色液体其实是白鳍豚标本体内脂肪,严重影响标本的寿命,而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无法保证恒温恒湿。

  一个标本柜挤进 8只熊记者在这个标本楼的库房里看到,由于空间狭小,只能让三只庞大的东北虎挤在一个标本柜,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们也只能热烈拥抱在一起,羊类剥制标本则不分贵贱平等地密密匝匝码放一堆。

  挤不下的东北虎心平气和地与五脚羊、美洲狮在一个柜子里和平共处。而可怜的麋鹿连柜子都没有,只能放在过道上。展馆面积有限,在库房一个 8平方米的熊标本柜内,正常应该存放 5只熊标本,但里面竟然有 8只。

  此前,世界轮椅基金会创始人、野生动物收藏家肯尼斯·尤金·贝林 (Kenneth E.Behring)与北京自然博物馆签订了协议,无偿提供价值 1000万美元的数百件产于非洲、美洲以及欧亚大陆等地区的大型野生动物标本。但博物馆由于空间有限,为了摆放这些标本,只好压缩原有展览来腾出空间,于是原有人体馆和部分植物馆从此告别了观众。

  就是在如此的恶劣环境里,一批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和濒危物种标本艰难度日,其中包括三塔中国鸟、顾氏小盗龙、棘鼻青岛龙、井岩马门溪龙、铲齿象等化石以及拉蒂迈鱼、考拉、针鼹、朱鹮、金斑喙凤蝶濒危物种等,这些标本都是中国独有的。

  馆方说法经费挡住标本抢救之路

  扩建成了抢救珍贵标本的惟一出路。但在这条道路上,北京自然博物馆却遇到了一个最常见却最难解决的困难,那就是经费不足。

  根据北京自然博物馆赵馆长的说法,每年政府拨款 800万元。而目前博物馆有在岗职工 130人,退休职工 80人。这些钱只能够给职工发工资。目前每年 500万元的门票收入仅用于弥补事业经费发展不足。目前,博物馆自身楼馆的老化问题还带来水、暖、电等资源的浪费,甚至潜藏安全隐患。为改变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现状,自 20世纪 90年代开始,以民革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捷为首的一批专家学者就开始以各种方式大声疾呼。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卢晓明告诉记者,许多北京两会的代表委员也强烈呼吁把自然博物馆的扩建提上日程。但因为种种原因,自然博物馆的扩建不得不一拖再拖。

  <责任编辑:孙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