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世相深看:权力机关卖书的社会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5日15: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刘洪波

  广西审结覃学臻、温剑嵘盗印团伙案,揭开了党政机关违法发行图书的盖头。

  覃、温盗印团伙盗印全国27家出版社60多个品种的公务员学习、培训和考试用书,以高折扣和回扣等手段,收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帮助推销,犯罪行为涉及20个省市自治区直
辖市的人事、司法部门,其中以人事部门对其销售“贡献”尤其突出。

  党政机关推荐并销售各种学习材料、辅导材料,早已司空见惯,很少有人对这种常用公款消费的违法违规行为去较真。发行这些材料的收益,成为各个部门的小金库。党政机关自设小金库和自行销售各种辅导材料,都是早有文件予以明确的违规行为。然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明确的违规行为,做起来并没有什么风险。小金库不得设立的禁令,经一遍又一遍仍然不得执行,本身就异常滑稽;而不得自行销售各类图书的规定,甚至荒废到了无人重申的地步。

  党政机关自行销售图书,虽然造成不良后果,但仍然局限于“内部”。但将违规发行图书的手伸向社会大众,取财于社会大众,无异于明白无误地昭示“社会权力可以用于部门牟利”。这种行为不仅扯下了“公共服务”的面具,而且毒化整个社会的气氛。

  《瞭望新闻周刊》的报道称,据了解,除人事、司法部门外,还有党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局等权力部门经常发行政治学习类、业务培训类、中小学教辅类和文秘类等图书。其实,这些已经无须专门“了解”,而已是这个社会中的常识。在这种销售中,买的人因为被人捏住命门,自然不敢违抗,卖的人却从不脸红。何况,很多时候花的也是公款。

  人们已经习惯于将打击非法出版,通常被称为“扫黄打非”,其中打击“内容上有严重政治错误”的出版发行活动,又是重中之重。不管这种理解是否正当,它已经将打击非法出版发行活动视为一种权益之事,而非完全依法依规管理图书出版发行市场。“打黄扫非”活动为什么没有打到自行销售图书的党政机关头上,也许并非因为这些机关“公信力强,权威性高”,而是因为那些书的内容没有政治问题。这样,打击非法出版活动,就不是打击非法的活动,而只是打击非法的内容。毫无疑问,党政机关所发行的图书,大多是“正版书”,像覃、温团伙盗印图书进入党政机关发行体系,并不多见。如果要讲政治正确,这些图书大概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哪怕像覃、温团伙这样盗印的图书,又哪里不是内容上政治正确到了家呢?覃、温团伙借助党政机关之手搞盗印,瞅准的正是党政机关发行图书不容易“发案”这一点。

  有经济账是这样算的,党政机关发行图书,冲击国有、民营和个体书店,保守估计每年导致正规市场损失70亿码洋。70亿码洋,难道那些书都是正常的市场需求吗?若不是由党政机关来发行,哪里会有那么多人来买这些“材料”?

  问题的关键不在算经济账,而在于算政治风气的账,算社会环境的账。一个又一个类似党政机关发行图书这种“小事情”,标示着社会的政治风气和我们的社会环境,人们对政治和社会的评价因此形成,现在人们对政治风气和社会环境有何评价呢?不过,这些账可能也懒得有人去算了,天下是多么太平,好像无论怎样弄,人们都水到渠成地接受,评价不佳,那是民众“吃肉骂娘,得好卖乖”的不良习性的表现,这可能也是关于政治风气和社会环境的一种评价。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