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杨利伟太空归来后首次回到母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4:27 城市晚报

  本报讯 25日下午,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的学员们在基地门口站成两排,身体站的笔直向门口张望,因为这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从太空归来后首次回到母校。

  当日下午2时20分许,杨利伟刚走下汽车,就有两位女学员把鲜花和花环献给了杨利伟,紧接着就是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的学员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在“航天精神在母校闪光”报告会现场,杨利伟说,他刚一走进校门,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看到了学
员们,就想起了他当年在学校学习时那段难忘的日子。

  “‘神五’和‘神六’的成功,不单单是航天人的成功,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杨利伟回忆说,他第一次在太空中把航天手套脱下来,在笔记本上写下“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以表达心中的激动,而且他还把这句话放在飞船的摄像头面,希望所有人都能分享到这份骄傲和自豪。

  在杨利伟飞天成功以后,他在美国遇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老华侨激动的拉着他的手说,中国的

火箭能飞多高,海外华侨的头就能抬多高。这件事杨利伟至今难忘,在感动他的同时,也让他体会到从事这个职业的无上光荣。

  杨利伟介绍说,第一批航天员到目前为止已经训练了8年,每天都有各样大强度的训练,在训练当中,每个人手边都有一个报警器,航天员随时都可以按响它,只要按响报警器,工程人员就会把模拟器停下来,但是8年来没有一个人主动按响手中的报警器。杨利伟希望航天大学的学员都能学习这种航天精神,而且我国女航天员选拔工作将在今年启动,他也希望首批女航天员能在航空大学中产生。

  随后,学员们将自发制作的签名横幅送给了杨利伟,上面“母校飞行学员向‘航天英雄’杨利伟学习致敬”的口号也表明了决心。航空大学校长李绍敏把杨利伟入学时学籍档案的影印资料当作礼物送给了杨利伟,还赠送了一枚特制的校徽和纪念军表,杨利伟也向母校回赠了“神六”模型,并写下了“发扬航天精神 再创母校辉煌”几个大字作为留念。

  在报告会现场,记者还遇到了杨利伟的两位同学,一位是杨利伟高中的同学,叫刘宏广,现在是空军航空大学营房处的副处长,还有一位是和杨利伟在第八飞行学院一起学习两年的夏万宏,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后勤部副部长。刘宏广说,虽然杨利伟飞天成功以后曾经见过一次面,到现在也很长时间没见了,现在杨利伟的样子没怎么变,但是感觉他成熟多了,也老练多了,非常替他高兴。

  夏万宏更是20多年都没见杨利伟了,见到他第一句话就想告诉他:非常想他!夏万宏告诉记者,他虽然平时也和杨利伟有电话联系,但是已经有20多年没见了,这次见到他除了要叙叙旧之外,还要让杨利伟给航空大学今后的发展提些建议,互相在工作中促进一下。

  相关链接——

  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前身为东北老航校预科总队,1950年,军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在东北老航校的基础上,组建成空军第一、第二航空预备学校,后统一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杨利伟所在的学校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分院。2004年空军组建航空大学,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正式更名为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包括杨利伟在内的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分院原始档案移交到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记者 刘玥/报道

  本报记者飞机上独家采访杨利伟

  本报讯 昨天中午,从北京发往长春的CZ6146号航班出港晚点了近20分钟,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该航班乘客的心情,因为出席“飞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长春)展”开幕式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就在本次航班上,这给乘客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于23日晚前往北京为杨利伟送票的本报记者终于圆满完成任务,接到并全程陪同航天英雄杨利伟来到长春。13时40分许,班机稳稳地降落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杨利伟的双脚第一次踏上长春的土地。

  最后办理手续的乘客

  昨日上午9时,本报记者早早赶到北京机场侯机休息室。10时许,机场服务人员通知,因为天气原因,正常出港时间为11点30分的CZ6146号航班晚点。

  大多数乘客都在平静地等待着。

  但此时,负责头等舱客人休息的机场服务员却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他们从乘客的资料上已然知道了航天英雄杨利伟要乘坐该班机,有的甚至已经把照相机准备好了。

  但直到11时40分,通过电脑查询,杨利伟一行依然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服务人员焦急地频频查询,在登机信息发布前几分钟,终于在电脑上查到了相关信息。

  看到本报读者寄语 杨利伟笑了

  “欢迎杨利伟先生乘坐本次班机!”随着南方航空公司空姐肖虹甜美的声音,身着便装的杨利伟出现在登机口,随后坐在了头等舱靠近舷窗的位置上。

  “是杨利伟!”惊呼声从后面传来。

  尽管空中飞行的时间有限,但杨利伟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话题就从本报的航天展特刊谈起。

  昨日的报纸上恰巧刊登着本报记者采访《飞天之路》总编导马雅莎女士回忆与杨利伟三次合影的经历。

  在看到本报题目为《杨利伟师弟师妹将解说》的报道时,杨利伟对记者解释说“说空军航空大学是我的母校也对,我是在空军第二预备学校上的大学,后来空军第二预备学校被并到了空军航空大学,这么说来,他们真就是我的师弟师妹!”

  记者把特意带到北京的本报热心读者的寄语交给了杨利伟,他细心地翻看着,脸上露出了微笑。

  这是记者看到他上机二十多分钟后第一次露出笑容。

  谈起妻子硬汉显温情

  坦诚、理性的特征在与杨利伟的谈话中能很真切地感受到。

  也许真是是他超人的心理素质在起作用,对问题的理性思考与不露声色的回答以及严肃的面容给人一种错觉,他似乎是一个很难被打动的人。

  在谈到妻子的时候,这个外表刚强的汉子突然变得温情起来。杨利伟说,他与同为航天系统军人的妻子是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的,1990年,二人结婚;如今儿子杨宁康已经11岁。

  作为职业航天员,平时训练从周一到周五,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在最关键的时刻,曾经一度四五个月不能回家,而贤惠的妻子、乖巧的儿子与那个温暖的家同训练基地就在一个大院里。因此家里日常生活的重担就毫无选择地落在了妻子肩头。

  “作为航天人的妻子辛苦啊,不容易!”杨利伟说。

  一路始终系着安全带

  记者注意到在整个头等舱内,包括杨利伟在内有6名乘客,包括一名日本旅客。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杨利伟坐到座位上后,就按照空姐的要求,系好了安全带。而直至飞机降落,他依然是整个头等舱里唯一的一位系着安全带的人。

  心目中杨利伟比成龙高大

  CZ6146号航班上的几名南方航空公司的空姐显得更为激动。空姐刘淑伟把一束鲜花送到了杨利伟的手中。而在提出要与杨利伟合影的要求后,杨利伟爽快地答应了。

  “上次成龙来了,我们就是在这里合的影。但在我们的心目中,杨利伟是个大英雄,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也更高大!”东北姑娘刘淑伟爽直地说。

  来自上海的乘客张先生说,此次来长春是来谈一个合作项目,还不知道能否成功。即使谈不成生意,但能在飞机上看到杨利伟,尽管没有机会拍照,但也算不虚此行!”记者 陈雷/报道

    阔别20年 利伟夜叙同窗谊   

    本报讯 “同学的感情是其他感情所无法替代的。”昨晚9点30分,在接受本报与长春电视台城市速递栏目的专访后,杨利伟与他阔别近20年的9位同学举行了意义非常的同学会。  

    20年后的同学相见如同重逢的兄弟一般亲切、柔肠。杨利伟的9位同窗目前都已在长春安家,尽管昔日的老同学如今成了航天英雄,但老同学们“毫无顾忌”,同学间的谈笑风生、追忆儿时的打闹嘻笑、探讨工作的得失成败。真实的杨利伟就像一个可爱的孩子,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彩。这些同学中,除了一位是他的高中同学外,其他都是他在航空大学读书时的同学,有的一直在军队,有的已转业,也可谓各行各业均有了。“我自从毕业就没与杨利伟再见过面,这是我们毕业20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啊!”一位在长春铁路部门工作的同学很激动地告诉记者。  

    看到记者,杨利伟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他的同学们。记者也趁机打趣地问他:“这在座的同学,您跟谁的关系最好啊?”杨利伟听完不禁开怀大笑,直怪记者设“圈套”坏他。同学们看到他如此开怀,都不住地说:“这是利伟难得一笑啊,他一向很严肃的,从小到大,这是今天见到他的最开心的笑了。”   

    看到他的同学们那么想与他谈心,记者没有多停留。在与杨利伟握手告别后,没走多远,又听到了同学间相互探询的深情话语。记者 卢明 陈雷/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