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拉长的148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8:56 大众网-生活日报

  

拉长的148天

  写日记的时候,偶尔画下一棵“成功之花”

  ——那是施凤伟内心的渴望。

  148天是施凤伟学习美术的所有时间。

  148天之前,她是一个普通的理科学生,尚且不懂水粉是什么东西。

  148天之后,她成为艺考大军中的1/16万,艺术是她实现理想的敲门砖。

  148天之中,她不知自己的终点会在哪里。

  148天改变了她的求学轨迹,是她一生不能磨灭的记忆。

  而这148天,到底有多么艰辛多少焦虑,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

  “改学艺术——拿到艺术类专业测试过关证以后,文化课成绩就不成问题了。”

  2005年6月,施凤伟参加了当年的全国普通高考。420分的成绩,让她与本科院校无缘。

  “专科能上,但我就想上本科。”

  她选择了复读,却没有选择按部就班的复读之路。

  第一次读高三的时候,施凤伟曾听老师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高中生,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处于中游。但进入高三之后,他改学美术参加艺考,顺利考入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一个多大的诱惑啊!对于多少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游的学生来说,能够考上一个大学,哪怕是最普通的本科也是一件值得幸福与骄傲的事情啊!

  施凤伟当时便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改学艺术——拿到艺术类专业测试过关证以后,文化课的成绩就不成问题了。”

  但是,当老师私下揭开这个故事的真相时,她犹豫了——“这个学生,从小一直在家学美术,基础非一般学生可比!”

  犹豫的施凤伟放弃了第一次萌生的“转行”之想。

  2005年高考落榜后,仿佛有些悔悟,她重新策划了“转行”。

  家人感到吃惊,却又无可奈何——家里就她一个孩子仍在上学,由她吧!

  当年9月1日,施凤伟第一次走进了经十东路的那一间画室,一呆就是148天。

  “起步比别人晚,肯定需要比别人做的更多才行。”

  第一次走进画室,施凤伟不敢长时间观望四周缤纷的画板。

  “什么时候,我也能画成那个样子?”

  而她,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施凤伟的学习从画直线开始。老师没法统一安排她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就让她独自在画室一角不断地画线。

  可惜,她画的直线总是歪歪曲曲。培训班有个叫陈霞的同学教会了她如何使用画笔,教会了她如何调色,她则一天到晚在一张素描纸上重复画线,正面画完了画反面……直到把一张洁白的素描纸染成一张色彩厚重的彩纸。

  “什么时候,我也能够画水果、画头像、画模特……”一个个想法,扎进她的脑海。施凤伟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看着自己手下的歪曲线条,她不知道在这一条路的尽头究竟能够实现什么。

  但是,倔强的脾气让她“知耻后勇”。

  画了两周直线,费了几大本素描纸,施凤伟挤进了画静物的队伍。

  又过了两周,施凤伟第一次照着模特写生。

  终于赶上了“大部队”!那一天,施凤伟长舒一口气——“画的比别人晚,肯定需要比别人做的更多才行。”

  “中午,有时也想休息休息。可是迷糊着睡不着,那不是浪费时间吗?”

  “起床:5:30;6:10到画室画画;

  8:00-11:30,上课;

  中午,20分钟吃饭、休息,画画;

  下午2:00-5:30上课;

  饭后在画室画画;

  晚7:10-9:30上课;

  下课后在画室画画。

  晚上12点之前不休息。”

  ——施凤伟的作息时间表。

  148天,施凤伟平均每天只睡5个小时。

  她说,因为知道落榜的滋味,自己不害怕在培训班里受罪,“中午,有时也想休息休息。可是迷糊着睡不着,那不是浪费时间吗?一想到人家比自己多学了那么长时间,我不快学怎么办?”

  “我是复读的,2006年高考要实行3+X+1,教材都变了,考不上就完了!”

  施凤伟向老师要来了画室钥匙,“我拿钥匙,如果起晚了,就会影响别的同学学习”。于是,她每天早上第一个到画室,每天晚上又最后一个离开。而其他同学每天早晨赶到画室的时候,她早已沉浸在画中。

  “如果用这分努力,学文化课,你同样会没有问题的!”对于记者的调侃,施凤伟说,不一样,“如果是学文化课,可能不会有如此大的动力。”

  因为从来没有学过美术,施凤伟更加希望自己能够掌握这门艺术。她始终认为,“专业课只要过关,文化课就没问题了”。

  她毫不避讳对上大学的渴望。

  而148天里,她天天画画累得自己直不起腰、两个肩膀阵阵生疼,都是对这一渴望的袒露。

  她说,这是她最后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她为自己选择的捷径———虽然各界都在探讨这究竟还是不是一条捷径,她却要以行动证明———至少,这是她的捷径!

  自己几乎天天挨着饿,她却反复在日记里劝自己:“权当减肥了。”

  很难想象,一个一天只睡5个小时的美术生,一日三餐只能吃三块钱的食物。尽管,施凤伟是一个女生。

  “早饭吃饼干,两块钱一包的饼干,分两早晨吃;午饭一般是1个半馒头,一包榨菜,还是‘菊花’牌的呢———馒头两毛五一个,买两个,留半个下午吃,榨菜5毛一包;下午,吃一袋方便面或半袋方便面、半个馒头,方便面1块钱一袋……平均一天三块钱!”

  2月6日,第一天报名顺利完成。施凤伟和同伴从老师家借来了电磁炉和花生油,决心做一顿来济南之后“最丰盛的晚餐”。几个女孩一阵忙碌,做了一盘清炒白菜、一盘清炒蘑菇、一盘清炒金针菇……这就是她们在济南几个月来最丰盛的一顿晚餐了。而之前,她们只在圣诞节的时候吃过一次水饺:每人凑3块钱,自己动手包,人均30个……

  施凤伟对此没有怨言。只有写日记的时候,才会偶尔有感而发:“是报湖南的还是湖北的,手里拿着一枚用来对付已经饿扁了的肚子的硬币乱投,明知无用,还是在想正面代表……反面代表……”

  同时,她也反复劝自己:“权当减肥了。”

  “马利牌的染料3.2(元)一瓶,考试了才换成这种。以前平时就用文萃牌的,才1.4(元)。”2月6日晚,施凤伟默默收拾画包和工具盒准备第一场考试,不经意地说起“学美术天天要花钱”。而这时,记者则突然想起她的一句话来———

  “收拾东西的时候,其实就是休息……”

  在148天里几乎榨干了所有“海绵里的水”,终于和16万艺考生挤上了同一条起跑线。

  148天,记者为施凤伟算出这一数字来时,她同样好一阵惊讶。

  “2005年9月1日来济南,第一次拿画笔;11月1日,姐姐结婚,回家一天;2006年1月初回家报名5天;春节回家5天……从2005年9月1日到2006年2月6日,一共只有159天,减去回家没有学习的11天,有148天,你是在学美术。”

  “你只学了148天!”

  那是2月6日夜里,施凤伟正在准备8日的第一场考试。

  她心里没底,老师不断地给她鼓劲,“人家一天画10个小时,你一天画20个小时,半年至少抵别人一年的,咱班里多少人画了一年?”

  老师跟她说,“只要正常发挥,过关没有问题。”

  施凤伟点了点头。仿佛在这一刻,她才明白:因为自己在148天里几乎榨干了所有“海绵里的水”,已经与16万艺考生一起挤上了同一条起跑线。

  就这样,艺术迅速成为施凤伟冲击大学校门的工具,跟16万艺考生手中的工具一样。

  (眼下,施凤伟在潍坊参加了一场考试之后,已赶去了青岛。她还要迎接几场考试。接下来,迎接她的还有6月6日、7日的文化课考试……之后,她的高考成绩才会最终揭晓。她最终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让我们拭目以待。)

  

拉长的148天

  ▲春节之前,施凤伟一直在画室里坚持学习到腊月二十七。

  

拉长的148天

  ▲施凤伟说,“画完画收拾东西的时候,就是休息。”

  

拉长的148天

  ▲2月6日,施凤伟和同伴自己做了几个小菜,迎接即将开始的考试。这是她们几个月里吃到的一顿“最丰盛的晚餐”。

  ■采访札记

  捷径?曲径?

  艺考太沉重了——近一个月的追踪采访之后,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同样是高考,艺考与普通高考有着太大的区别。每年的6月6日、7日,考生同样紧张、压抑,却远没有艺考这般负重,转战一场又一场。

  艺考中的孩子,像极了在高考之前突击“移民”到边远地区报名的孩子,离别家乡,经受磨炼。

  为了同一个梦想,他们在同一条“捷径”上饱尝同一种酸痛。

  不同的是,突击“移民”是非正常手段,为政策不许;艺考是一正常途径,是政策之意,哪怕半路改行,只要学生自愿,风雨无阻。

  或许正因为如此,突击“移民”年年凤毛麟角,而半路改行突击艺考岁岁扩军。

  也或许,只有待到“上大学”不再让人如此渴望,施凤伟和她所代表的艺考生们经历的奔波之苦焦灼之痛,才会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而眼下,我们只好给予他们最真切的关注。

  (石念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