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长和跨越——新区“新苏南发展模式”的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09:43 无锡日报

  本报记者陈宗安古月

  对个人而言,健康是1,成就、金钱都是排列在后的一个个0;对企业而言,品牌是1,产品、装备都是排列在后的一个个0;对地区而言,体制机制是1,资源、人才都是排列在后的一个个0。

  翻开无锡新区去年的大事记,你对这一切就不再惊奇:

  全国规模第一的外商独资项目海力士-意法半导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成功落户;国内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尚德太阳能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全市第一家外资金融机构———瑞穗实业银行无锡分行获准成立筹备;全省第一家按照韩国本土现代化标准建设的韩国人学校启动建设;全国第一个招商项目预评估体系推出;全国液晶产业领域第一块国家级品牌———无锡国家液晶显示产业园在此挂牌……在这块“热土”上,一年竟连续创下十个第一;而十个第一,又可浓缩为一句话———从机制上破题,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从高科技园向科技新城跨越208平方公里的无锡新区,去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5.1亿元,占全市的13.4%,实现了30.1%的增长,相当于1992年无锡市(304.1亿元)水平,而每平方公里的产出达到1.86亿元,平均每两个工作日就“生”出1个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

  新区并没陶醉在昔日的辉煌中。他们在思考,在实践:如何实现从工业园向科技城的跨越?新区党工委书记周谦将此称之为“新苏南发展模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先进制造业基地到自主创新高地,从单一功能到综合功能,形成一个质态的变化。”注入更强的体制机制创新动力,成为新区的破题之作。进入新世纪,新区的招商选资、人才、科技创新等一系列的制度化建设,使经济发展不断跨越。

  在引进外资中,新区定下科学选资的七项“基调”:符合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环保达标、增加就业岗位、产出贡献大、能源消耗低。在人才资源开发增值中,他们推行六项制度深化直属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搞活直属事业单位用人机制。

  步入新区,有两条路分外引人注目。8公里的长江路两侧,科技创业园、软件园、信息产业园、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孵化载体,构成“科技孵化金三角”;新华路区域,创新产业园、科技产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区域创新载体,构成“科技产业金三角”。

  在这里,市级以上孵化器数目,占全市的50%,培育了4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化项目和知名科技企业。目前,全区已形成了锂电池、硬盘、数码相机、液晶显示产品、电子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等十大产品集群,而像西门子、索尼、CMK、合勤、约克等47家跨国公司建立的研发中心,成就此间基地化发展的自主创新高地。

  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跨越新区人认为:开发区的国际化发展与农村的城市化发展,以联动发展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是“新苏南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

  面对有限的面积、高昂的地价、资源的制约,新区不断探索和完善双轨制的开发管理模式。在行政管理体制上,以新区管委会———乡镇、街道为主;在开发模式上,以高新区———各功能开发分区为主。他们实施功能区开发、政企联动、区镇分工的改革创新,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按照规划,新区逐步建立起高新技术产业、空港物流、商务商贸、生活居住、创新研发和生态文化旅游观光等六大功能板块,太湖国际科技园、出口加工区及通关物流园区、新加坡工业园区、空港产业园和商贸园等五大功能分区。

  锁定不同的目标,实施城乡一体化并差别化发展和功能分区的开发,新区官员认为这也是一种体制的保障。去年划归新区的鸿山镇是个农业大镇,工业经济相对薄弱。新区接管后,首先明确发展思路,不搞简单的重复再生产,回绝一部分低水平粗放式的项目,由新区一次性投入9000万元,解决当地的道路、财政转移支付、积累、群众生活等问题。目前,鸿山的机光电工业园已有21家企业入驻,总投资5亿元的湖光北方电子公司、投资3.2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日立公司,也落户鸿山。镇党委书记平江认为,实施差别化发展作为体制的保障,进一步廓清本地发展的思路。

  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跨越城市意味着什么?现代化是新区人给出的定位。新区要让人感觉到,这里不再是一个排满机器的世界级加工车间,而是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充满大自然的温馨,这必须首先实现基本现代化。

  在错位发展的机制指导下,新区四镇三街道充满生机与活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8603元增加到156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986元增加到10000元。完善了以低保、医保、残保和特困救助为特色的“三保一助”政策,以及新型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对照省定全面小康四大类25项指标,新区所有指标全部高水平达标,从而实现“第一个率先”。

  同时,对照《无锡市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20项指标,已有15项指标达标,新区逐步进入了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关注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新区决策者们最大的心愿。在他们心中,小巷乡村居民的欢笑,无疑是最美妙的音乐。

  近年来,新区投入了300多亿元进行城区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无锡现代化特大型城市的重要板块,新区的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建设已全面启动,由日本、新加坡等5家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公司编制的“200+20”平方公里科技新城概念规划业已完成。同时,高起点编制重点功能区的控制性规划,启动建设了十大邻里中心,集商贸、家政、体育休闲、修理、清洗、医疗保健、就业培训、文化教育等各类社区服务项目,构建综合性社区服务台;启动建设十大特色商业街,包括红旗路日韩步行街和新加坡工业园欧陆风情街等;启动建设十家星级酒店。全省第一座专门面向IC和软件设计高级人才、留学归国创业人士的大型国际化现代化公寓群启动建设;全市第一个直接服务于街道社区居民和外来人口的综合性办事机构———旺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揭牌成立;全国第一住宅高楼———第一国际奠基开工。

  新区,站到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今年春节长假里,新区各级干部就聚集一堂研讨新年发展之路。党工委书记周谦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语:“人们登山时,开始速度很快,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到了3000米高度,上升速度就明显减缓了,到了5000米以上高度时,由于体力不支和高原缺氧等原因,往往止步不前,再要上一个新的高度就十分困难,甚至上不去,这就是登山运动中的高原现象。当前,新区的发展已经到了要克服‘高原现象’的高度,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就是要不断打破‘高原现象’,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向新的更高层次挺进跨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