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惊心动魄战污染恪尽职守保供水 来自应对水污染事迹报告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11:24 黑龙江日报

  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

  回首去年11月那场惊心动魄的防控水污染战斗,一幕幕动人的场景犹在眼前。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供排水人与大家一样,焦急、紧张,但我们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不管情况多么危机,困难多么大,有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有防控第一线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全市停水前,保证市民多储水、储足水,是党委、政府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我们供排水人最大的心愿。6000名干部职工心系百姓,超负荷运转,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005年11月18日,哈尔滨市政府紧急召开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通报会。我们立刻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建应战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对防控工作连夜周密部署,组织水质检测人员奔赴吉林松原断面采集水样,并火速对水样检测分析。同时调集了所有水质检测人员,对松花江水源实行24小时监测。

  在那段紧张的日子里,集团大楼灯火通明,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常常彻夜不眠。与紧急邀请来的30多位专家,连续召开6次论证会,对硝基苯的特性、危害、变化规律和防控措施进行研究论证。根据分析论证结果,我们21日向市委、市政府紧急呈报了水污染情况和有关防控意见的报告,提出了停止向市政管网供水,躲避污染带高峰和采用活性炭去除硝基苯的建设性意见。

  市政府停水公告发布后,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老百姓储上充足的水,任务相当艰巨。此时,污染带正以每小时2~3公里的速度向哈尔滨市逼近。我们开始与污染带赛跑,开足马力,争分夺秒,向市区多供水。水患就是命令。三厂即将退休的老职工刘德,正赶上休班,听说这一情况后,不顾瘫痪在床的老伴,立即骑自行车赶回岗位。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一定要保证机组安全运转,让全市人民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储水、储足水。

  11月的哈尔滨已进入寒冷的冬季,冰凌和冰絮极容易堵塞取水口。为确保取水口畅通,职工们向冰凌、冰絮宣战,冰凉的江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裤,江风一吹,冻得浑身发抖,但没有一个人退缩。职工们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双手泡在冰冷刺骨的江水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储水期间,水厂所有的设备都满负荷、超负荷运转,设备维护任务异常繁重。制水一厂检修组长赵发启,正赶上他所住的棚户区紧急动迁,周围邻居搬走了,左右的山墙推倒了,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家。他母亲多年瘫痪、孩子患有癫痫病,妻子下岗多年。此时搬家,妻子多么希望他能回家帮一把。可是,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全市人民储水就要受到严重影响。他不顾妻子的多次催促,日夜奋战在检修岗位上。妻子只得在亲戚的帮助下租了房子、搬了家。

  恢复供水后,赵发启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制水三厂一个十分重要的阀门需要紧急抢修。职工许绍滨高烧39度,正住院点滴。得知消息后,他拔下针头,马上赶到抢修现场,在冰凉的水中一干就是一天一夜。

  为了多供水,职工们火速赶到地处郊外的王岗井群,展开了一场恢复深井的攻坚战,连续吊装井管。有的职工手套磨破了,双手磨破了皮;顶着寒风吊在七八米高的电柱上作业,有的职工双脚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长时间野外作业,有的职工双手冻得红肿,连工具都握不紧,不停地焊接,有的职工脸被电弧烤起泡,但没有一个人叫累。天黑了,就从工程车上接电灯继续干。

  为防止特业与居民争水,我们的稽查小分队,昼夜奔波,对全市特业用水进行地毯式检查、封停。有的用户不配合,我们就耐心地解释;有的用户出言不逊,我们也不计较。仅用2天就完成了对6000家特业用水的封停任务。

  为了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储水,我们在担负繁重恢复供水任务的同时,组织了16支共产党员服务队,把5000余箱水、数百个储水容器,送到他们家中。

  储水期间,集团的各个角落到处是紧张忙碌的情景。检修、化验、材料供应,集团上下无一缺岗。所有供水设备超速运转,在保证水质的情况下,多供了8万多立方米水,创造了日供水最高记录。

  全市停水4天的消息,我们的职工知道的最早,最有条件、有时间储足水。但是,因为岗位的需要,责任的需要,为了保证供水设备安全运行,为了全市人民储足水,他们没离开岗位一步。事后才知道,我们集团竟有1000多名职工家里没有储上水。

  按时兑现政府四天恢复供水的承诺,供排水人肩负重任。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紧紧依靠科技专家的智慧和谋略,同心协力,攻坚克难。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立即邀请哈工大等单位专家,组成科研攻关组,就采用什么样的工艺去除硝基苯、在什么浓度下才能处理、如何进行工艺改造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紧张的研究论证。经过对不同污染度、不同活性炭投加量的反复分组试验,得出了硝基苯浓度在5倍以下,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处理,能够保证水质安全的结论。国务院专家组抵达我市后,顾不上休息,直接深入到水厂和水质检测中心,了解情况,对已确定的方案又进一步补充完善,建议将处理硝基苯的工艺前移,在一、二水厂取水口投加粉末活性炭,为确保安全恢复供水,又增加了一道保护屏障。

  为了做好活性炭吸附硝基苯的验证试验,建设部张悦副司长和刚刚做完甲状腺癌手术、肾脏移植手术的专家张晓健、刘文君忍受着病痛,每天奔波在各水厂之间,十几个小时吃不上一顿正经饭,累了靠在墙边站一会,困了在椅子上打个盹。专家张素霞,关键时刻主动承担起设计投加活性炭装置的任务。经过专家和我们集团工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制水四厂生产性验证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正式恢复供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恢复供水、分秒必争的紧张时刻,集团领导始终坚持靠前指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刘玉润,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在抗击水污染的日日夜夜里,他连续十几天没回过一次家,连续几夜没合过眼。连续多日的超负荷工作,他的腰间盘病犯了,但他仍忍着疼痛和全体职工日夜奋战。他83岁的老父亲已在肿瘤医院住院多日,此时,他多么想去照顾安慰一下年迈的父亲,可是,责任使他不能离开岗位一分一秒。在责任与亲情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在四厂验证试验现场,他接到了爱人打来的电话说:“咱爸要和你说几句话。”老人语重心长地叮嘱说:“玉润,你不用惦记我,水要紧,你的责任太大了,把你的工作做好我就放心了……”听着老人家的话语,他禁不住流下热泪。

  制水三厂厂长田惠君患有严重高血压,连续6天6夜的奋战,腿肿得铮亮,一按一个坑,十几个小时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一顿饭,几次因劳累过度虚脱在工作现场。一厂厂长鄢克强因连续十几个昼夜和工人们坚守在第一线,得了急性肾炎,尿中带血,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一直到恢复供水后才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担负安装投加活性炭装置任务的党员张培禄,他的独生女因车祸生命危在旦夕,急需开颅手术,此时此刻,妻子需要他回去拿个主意,女儿需要他照料。可是责任使他不能离开岗位。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提前1小时完成了安装任务,为按时恢复供水,赢得了极其宝贵的时间。

  水质检测中心全体干部、职工,连续十几天奋战在取水口和试验室。为获得可靠的数据,检测频率提高到每半小时一次。他们不分昼夜,冒着严寒,每20分钟就得到临时搭建的浮桥上破冰取样,一天往返多达四五十次。连续高强度的工作,把他们的胳膊和手累得连筷子都拿不住,但他们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准确无误地完成了检测任务。

  26日中午,在恢复供水的最关键时刻,温家宝总理一下飞机就直接赶到制水三厂,亲切地慰问奋战在恢复供水一线的职工和子弟兵,并同他们亲切握手,仔细询问恢复供水的进展情况。总理要求我们做到,“绝不让一户老百姓喝不上水,也绝不让一户老百姓喝上污染水。”董事长刘玉润当场表态:“请总理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如期恢复安全供水。”总理登车离开三厂时,再一次从车窗探出身子,向广大职工挥手致意,现场欢送的职工沸腾了,职工们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在抗击水污染的战斗中,原省委书记宋法棠、省长张左己、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杜宇新、哈尔滨市市长石忠信多次到水厂视察、慰问,多次打电话询问了解情况,对恢复供水的重大问题果断决策。省长张左己亲自接第一车活性炭,副市长王世华带病坚持在现场解决具体问题;市政府副秘书长夏绍裘,连续几昼夜在二厂和我们一起共同战斗;省建设厅厅长史殿臣亲自带领工作组,与我们并肩奋战了6天6夜。急需活性炭,省领导立即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专列紧急调运,急需制作活性炭投加装置,哈锅炉厂连夜赶制;改造滤池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关键时刻,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仅用2天时间就完成了20天难以完成的工作量;投加间盖房子来不及,省建设厅立即调来活动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为我们战胜水污染,按期恢复供水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有力保证。

  2005年11月27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1时30分,伴随着供排水集团调度中心一声令下,水厂机组开始运行,取得生产验证试验成功的制水四厂率先向市区恢复供水。18时,制水三厂、绍和水厂机组轰鸣,开始向市区大规模供水,比预定恢复供水时间整整提前了5个小时。那一刻,哈尔滨沸腾了;那一刻,市区响起了欢庆的鞭炮声;那一刻,奋战了9天9夜的6000多名供排水职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忘情地蹦啊、跳啊,激动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