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博李蓉蓉:让人们感受五千年中华文化之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6日17:30 云南日报

  新华社上海2月26日电(记者孙丽萍)回眸“十五”,上海博物馆陈列设计部主任李蓉蓉最大的感触是:“展览越来越火,人越来越忙。”她说,承载中华文化的博物馆的“热”,是中国文化复兴最好的注脚。

  40多岁的李蓉蓉浸润了传统文化的优雅。办公室内播放着轻快的民乐,墙壁上挂着自己的大幅工笔花卉画作——静谧的蓝色背景中绽放大朵莲花。一张宽大的桌上堆叠着几十
张图纸,另一张桌上则放满瓶瓶罐罐、各色花茶。

  从刚刚进入博物馆系统时每天临摹宋人古画,到如今每年负责十余台精彩文博大展的“创意”,李蓉蓉说:“以前博物馆是陈列文物,现在是陈列文化。”“十五”期间,上博每年的文博大展,都制造着不同的文化热。

  2001年,雪域奇珍——西藏文物展。展览的灵感来自布达拉宫。他们在上博里面营造了一个藏式佛堂,墙上绘满各种题材的“壁画”,3.5米高的强巴佛身后放满经书,让观众感受到西藏文化的神秘、神圣。

  2002年,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来上博展出。为了展示这些文物经历了两三千年沧桑,他们将展厅做成了一座山西老宅子,仿照著名的乔家大院:灰色精美的砖雕檐式门楣,加上一对大红灯笼,让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呼之欲出。

  2003年,为了让观众领略“国宝”四本碑帖《淳化阁帖》的神韵,他们将一个明清江南园林碑廊搬进了上博展厅,让空间与文物景物交融,《淳化阁帖》成了点“睛”之笔,倚墙嵌入壁龛中,放置在离玻璃面不到10厘米之处,黑瓦白墙将它映衬得更加悠久清丽。

  2004年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展出219件来自西安的国宝文物。他们用16袋西北高原黄土,原样复制了一个兵马俑坑,显得格外厚重。观众踩着玻璃走道走进兵马俑坑,完全是考古人员当初发现兵马俑时的场景,展出50天吸引了30万人次观众。

  2005年,上博又迎来了故宫珍宝,其中包括中国存世最早的法书珍宝、陆机《平复帖》。这一次,上博展厅变成了一幅古代书法绘画的长卷,一条古建筑中的长廊,长长的瓦檐下,低垂着浅蓝色的窗幔,与窗幔相和的是竹编窗帘半卷,配上婉转含蓄的古琴音乐,让观众流连忘返。

  作为这些文化大餐的“主厨”之一,李蓉蓉在过去几年中获得了不少荣誉,甚至走进了法国卢浮宫,专门向西方同行们介绍中国博物馆的展览设计艺术。

  而李蓉蓉却认为,自己和同事们最大的满足,是看到观众通过这些文物展览,重新感受到了五千年中华文化之美,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不断引进各种展览,犹如江河,永无休止。”

  忙碌的5年过去了,展望“十一五”,李蓉蓉说,博物馆好像一片林子,它不是沉寂的,而是摇曳多姿的、生动的。随着上博展览在国际上的名气日隆,更多的大展正接踵而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把自己的国宝送到上博来展出。

  “而我和上博每一位工作人员一样,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今后5年奉献更多精彩的展览,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大餐。”李蓉蓉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