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怀着乡愁去科考吃到绿菜最幸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00:00 东南早报

  揭开环球科考的神秘面纱●追踪

  刘欣是海洋三所的研究生,从事海洋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他参加了第四至第六航段的科考,从去年9月7日至今年1月20日,整个航程为期138天,历经墨西哥-牙买加-南非-新加坡,跨越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其间主要负责的任务是调查深海基因资源。

  尽管科考生活有些枯燥并且艰辛,但是也有不少值得科考队员回味的事。他们通过先进设备深入海底看到了各种奇怪的新事物,与中外科学家一起工作、交流、玩游戏,别有一番情趣。

  科考期间,刘欣“晕船晕了近一个月,这期间吃什么就吐什么,甚至觉得自己的胆汁都快吐出来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船员对刘欣说,晕船更得吃东西,只有这样才不会那么难受。刘欣只好强迫自己吃东西。

  在科考船上,大家几乎都是生活在摇晃之中。“在海上生活,科考人员的身体素质很重要,这里的每个人都很繁忙,毕竟每个科考人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包括地质、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工作。”刘欣说,远洋科考就像打仗一样争分夺秒,即使再累也只能硬撑着,毕竟自己该干的活还是得自己干,如此多的项目必须在有限时间里完成,还要考虑天气、海流等诸多因素,难度不小。

  早餐种类多

  刘欣所在的航段,船上还有4位身怀绝技的好厨师,每个人都能做好几百道菜,“就早餐来说,科考人员在船上吃的早餐就比厦门种类多得多”,中式的、西式的,从馄饨、包子,到面包、土司,可能有好几十种,每天都不一样,“每人每天4美元的伙食费,吃得确实不错,但我却没有口福,因为经常晕船而导致没胃口”。

  蔬菜没绿叶

  进入新加坡锚地,正是蔬菜补给的时候,刘欣推开船上菜库,“闻到了久违的蔬菜清香气息,总有种特别舒服的感觉”。因为行驶一个航段至少要一个多月才能补给,在船上只能吃些海带、洋葱、土豆、豆芽等,船上的蔬菜到了后半段往往就没有了绿色的叶子。过赤道时拔河比赛

  尽管科考生活确实很辛苦,但大家情绪都很高昂。船上的政委担心把科考队员、船员闷出病来,为了活跃船上的生活,常组织乒乓球赛、象棋比赛,有单打、双打、团体等不同形式。而每次过赤道(本初子午线)的时候,都会举行一些纪念活动,比如船员和科考队员之间举行拔河比赛,颁发自己设计的过赤道纪念证书,还有套圈活动等。过巴拿马运河要预约

  “科考生活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刘欣说,途经巴拿马运河还得提前预定,预定后的每隔几天都得跟运河管理部门联系,通报船的位置;到达前3天,就得时刻跟运河保持联系。如果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到达运河,还必须交1万美金罚款。运河沿线均有较好的照明设施,可昼夜开放。船只通过运河的实际时间为8小时,每天平均通过轮船48艘。过圣诞互赠手工礼物

  快到马六甲海峡的时候,也就是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时候,大家提前几天就在大餐厅里挂上了彩灯和圣诞树。德国的SUSE教授还提前把自己装扮成圣诞老人和大家互赠礼物,其中一些礼物是海洋里捞到的东西,有些是外国人的游戏卡片。

  SUSE教授具有丰富的经验,准备了两三天,忙了一个下午,共做了近30份圣诞礼物。科考船上,SUSE教授将最美好的祝福用礼物的形式来赠送给和他同舟共济的中国朋友。刘欣也在圣诞前一天制作了自己生平第一批贺卡,他将写着美好祝福的贺卡,连同最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送给船上每一个关心照顾他的人,同时也向外国朋友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轮船主机烧坏急煞人

  圣诞节刚过完不久,当“大洋一号”正在印度洋上航行,准备前往新加坡时,科考船上两个主机中的一个却突然烧了,这就意味着“大洋一号”只能按不到正常航速一半的速度航行,这种情况几乎所有船员都没遇见过。

  可此时,科考队员离预定的回国时间只有28天!“万一大风来临,大家都会特别危险,大船将孤零零地漂在海上。”庆幸的是,船上的轮机部门紧急进行了抢修,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奋战,终于确保了船的正常运行,从而使科考队员和船员都能赶在农历新年前回国,“这件事牵动了全船人的心,因为大家已经离开祖国200多天了,确实很想念亲人和朋友”。

  早报记者郭桂花

  2006年1月20日下午2时30分,“大洋一号”经过297天、43230余海里的环球考察顺利在青岛近海抛锚。它创下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史上时间之最、考察里程之最,完成了我国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环球大洋科考的伟大任务。

  据悉,“大洋一号”去年4月2日从青岛起航,经过6个航段的航行,穿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首次作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全球考察。

  “大洋一号”顺利完成了环球科考制定的3个目标,获取了三大洋硫化物、玄武岩、辉橄岩等,创获取考察矿石样品数量、种类之最;在海底热液喷口附近采集海虾、海葵、蠕虫等,创获取极端环境下生物样品数量之最……

  厦门参加此次环球科考的有5人。他们分别是海洋三所的林荣澄、邵宗泽和刘欣,厦门大学的洪宁博士和刘如龙硕士。

  出发之前及期间,我们曾为他们做过真实记录。昨日,厦门大学的刘如龙和洪宁通过早报向我们展示了神奇的“海世界”;今天,早报将带你听海洋三所的硕士刘欣讲述他在科考生活的“所见所闻”。

  相关链接

  调查设备先进提供一手资料

  “大洋一号”上的科考人员负责的实验多种,比如多波束及浅剖实验室——海底地形调查;重力和ADCP实验室———测量海底底部重力值和海底洋流;深拖和水下定位实验室———海底摄像、录像;生物及化学实验室———进行海水化学成分分析和海洋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生物基因实验室———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开发研究;地质(土工)实验室———地质样品的预处理和前期描述。

  据介绍,15年前,科考人员自己制造的调查设备只有拖网和挖泥斗。如今,许多高技术含量的科研仪器装备,如海底摄像、深海浅钻、电视抓斗、电视多管甚至载人深潜器和水下测深测扫、浅剖等都可以自己设计制造。

  其中,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气相色谱等一些仪器在水底有信号时,还可和船上的科考人员进行沟通。而下海的仪器主要负责采样,如采集岩石、硫化物、锰结壳、钴结核、水样、生物样品等,待这些样品采集上来后,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此次环球科考是对这支科学家队伍,也是对15年来深海技术发展的一次检阅和考验。“大洋一号”第一次冲出太平洋,第一次作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全球考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