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武汉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16:22 新华网
武汉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图)

  江夏区金口街严家村在家园建设进程中,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村务公开栏”成为村民“参政议事”的重要园地。(记者 傅克强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架起放映机,拉起银幕。电影开映前,几名城里干部和村民“聊天”:“市里有个新计划……”

  2004年下半年,我市问计于民,酝酿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2005年5月,“家园计划”启动。全市2087个行政村中的110个首批试点,按照“致
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这“四到家园”的要求,开始创建。

  不到一年,“家园计划”和“试点村”成为300万农民的“热门词”。

  村民“否决”市长提议 家园建设农民是主体

  “雨天,田间机耕路经常被冲坏,影响菜贩收购。”1月3日,江夏区金口街严家村的年度议事会上,村民代表袁启国建议:尽快硬化机耕路。

  严家村毗邻

高速公路,村民靠种大棚蔬菜致富。袁启国的建议得到众多村民代表响应,村委会将这件事列为今年“家园计划”建设项目之一。

  2月23日,机耕路硬

化工程动工。“修路、修渠、建牛栏,每个项目都经过村民讨论,吸纳大家的意见,决策和经费使用情况张榜公示。”村委会主任张成义感慨:“家园计划”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更实在、更深入,村民的参与热情前所未有。

  “家园计划”遵循一个原则:农民是建设的主体。创建内容,与村民见面;是否参与试点创建,村民说了算;建什么项目、怎么建,尊重村民的选择;创建效果如何,请村民投票。

  一次,市长李宪生来到江夏区流芳街魏集村,商量给村民赠送树苗绿化房前屋后。李市长兴致勃勃地提出:种竹子好。

  乘车离开的半道上,李市长突然眉头微皱,叮嘱随行的民政和林业部门负责人:种什么还是问问村民的意见吧。这一问就把市长的提议“否决”了——村民们说最好不种竹子,而种桂花、垂柳。

  尊重农民的意愿,是最好的发动。新洲区汪集街茶亭村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去年被确定为试点村后,村委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12个小组开户主会,商量怎样用创建资金。

  村里地势高,抗旱条件差,村民们提出首先维修水利设施,村里当天就拍板并拿出方案。

  不用动员,几乎家家自发出劳力参与。事后村委会一算,工程应付青苗补助款2250元,却没有一户前来领取,大家表示:将资金用于村里的建设。

  “村务一日谈”、“一事一议”、“民主听证会”、“户代表恳谈会”……在“家园计划”实施过程中,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

  市家园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春节过后,试点村的村务公示牌第三次扩容,不仅开辟了家园计划专栏,还设置了村务民主管理互动栏,让村民发表意见,由村委会及时回复。

  不能只图“面子”好看 最需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一亩菜地一年能租多少钱?东西湖区慈惠农场鸦渡大队石榴红村的价格是:8000元。他们将菜地按每分800元出租“认养”,提供代管服务,吸引了不少体验田园生活的城里人。

  石榴红村在当地原属“穷村”,被确定为试点村后,根据地理环境傍水的特色,确定了致富门道:发展休闲农业旅游。除“认养”菜地外,还按统一的徽派建筑风格改造老宅,开办家庭旅馆。

  站在一片青瓦、粉壁、飞檐、马头墙的景致前,村委会主任朱虎透露:房屋改造费用政府、村民“六四开”,在重建还是改建问题上,尊重村民选择,仅进行外观统一;改造全凭自愿,73户农家最初只有4户参与,看着这4家生意兴旺,越来越多农户加入,目前已有68家。

  如今,村里的建筑风格越来越统一,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农民最迫切的心愿是什么?接受调查者几乎异口同声:提高经济收入。建设新家园,不光是建新房,美化农村的“面子”,而是要解决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市委、市政府认识一致,“致富门道明晰”被列为“四到家园”之首。

  经过近1年探索,全市110个试点村中已有97个制订农业结构调整计划,83个明确了主导产业,57个正在组织实施。试点村人均纯收入比试点前增长12%%。

  公用设施匮乏,基础建设薄弱,农民急切期望改善。武汉的家园建设,资金重点投向基础设施,目标围绕“四通四改一化一室一场”,即:“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村塆绿化等。

  目前,全市试点村新建通村通塆和塆内通行道路733公里,改造、新建排灌设施970处、379公里,实现了塆内通有线电视。

  走进试点村,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新建了公厕和垃圾池,看上了有线电视,喝上了“放心水”,农民感觉生活方便、舒适许多。

  110个试点村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没有一个村形成新的村级债务和资金死结。

  因为“家园计划”明令“四不准”:不准乡村举债,不准乡村为举债担保,不准强迫农民投工投劳,不准强行向社会摊派。而且,所有试点村无一条“家园计划”的标语。

  “村务公开”与“政务公开”互动 政府职能在“惠农”中转变

  农村垃圾谁清理?村塆道路谁维护?乡村建筑谁规划?村庄绿化谁负责?……去年初,由民政部门牵头做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个方面的政府管理内容,在农村长期处于无人负责的“真空”状态。

  这次调查,让“家园计划”的参与部门扩容为35家,8个“真空”地带被一一填补。

  规划部门为每个试点村制订了村域和建设规划图,城管部门引导村民做好村容保洁,交通部门对道路的规划和建设进行指导。

  江夏区农民盖房喜好用红瓦,但时间一长瓦色就发黑。科技部门上门“会诊”,发现是当地雨水偏酸性所致,建议农户加盖一种耐酸红瓦,破解了“变色”难题。

  蔡甸区马鞍村饮用的是湖水,平时看着挺清澈、卫生,环保部门检测发现:水质不达标。政府投资16万元,给村里添置了水质净化设备。

  春节刚过,市农业局和市统计局首次将10000份问卷,送往500个行政村的农户家中。调查内容包括5大项、60个具体问题,涉及生产、科技、劳务、民主保障等多个领域。

  调查将为全市继续开展“家园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家园计划”的许多内容,从政府角度讲,是政务,落实到每一个村,又是村务。“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在家园建设中互相促动,改变了过去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很少进农村的局面。

  我市农村财政投入机制也发生转变。过去,支农工作管理多头、项目零碎、资金分散、效益不高;如今,涉农财政支出“各司其责、集中投向、扎堆使用”。截至目前,各级政府共对试点村投入2.4亿元。

  加大“家园”投入,武汉还有一个背景:2005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与此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解决发展中的“短腿”问题势在必行。

  ★★★ ★★★

  在武汉的“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家园计划”与“883计划”并称构建和谐江城的两大基础平台。

  2002年到2005年,武汉用3年时间实施社区建设“883计划”,惠及500多万城市居民。作为姊妹篇的“家园计划”,最初提出5年完成,110个试点村原定去年底验收。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宣布:由于部分项目未达预期目标,全面推迟验收。

  随后,武汉调整“家园计划”时间表:不走过场,不糊弄群众,用5-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和实践。(完)(记者李俊郑萌 通讯员张福先周钢张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