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世相万千,看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2:07 现代快报

  母鸡、钟表、钢琴……建邺区沿河三村马植林家的桌子上,陈列着500多个各式刨笔刀,马植林正歪着头,坐在桌边欣赏着这些小玩艺。他最大的心愿是以后退休了,在家里打个大装饰柜,分门别类存放刨笔刀。“比如,放小动物刨笔刀时,我要弄些树、草,把隔档点缀得像个动物园。”

  出差大都市直奔文具店

  56岁的马植林,幼时便与刨笔刀结下情缘。儿时,邻居家的叔叔收藏了几十个刨笔刀,都是木头做的,把铅笔往里面一放,转几下,铅笔就削好了,很归整。

  “当时感觉特别新奇!”马植林说,他曾经到文具店里咨询过,一个刨笔刀只要5分钱,他内心十分渴望拥有一个。可惜,他没敢向父母提出来。他有4个兄弟姐妹,父母靠微薄的收入供他们上学。通常情况下,他只能捡姐姐用剩的笔头,用毛笔杆套接住,继续用。“一支完整的铅笔都没有,要刨笔刀简直就是奢望!”

  上世纪80年代,马植林在单位里跑营销,出差机会特别多,而且也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于是,他借此机会,搞起刨笔刀收藏。

  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上海、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大都市。每次,一办完公事,同事都去观光旅游,他则直奔当地的文具店。发现自己藏品中没有的品种,他的心情会十分愉悦。

  当年时髦物刨笔刀上有

  马植林最早的藏品多是一些小动物形状的刨笔刀,如:小鸡、小鹅、海豚、大象、长颈鹿等等。在这类刨笔刀中,他最偏爱的是小鹅呆在砚台上那款,他认为这是模仿绍兴兰亭公园的一个景点———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共同题字的“鹅池”而制造的。

  “别看这些小小的刨笔刀,它们身上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一种历史变迁。”马植林说,他的刨笔刀折射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变迁过程。

  “当年时髦的东西,都能体现在刨笔刀当中。”马植林说着,从他的几百个藏品中,挑出了钟表、收音机、电子计算器、洗衣机等形状的刨笔刀,摆放在记者面前。“瞧,这个洗衣机,是双缸的,这在当年很流行的,现在被淘汰了。还有小钢琴、电话、气压热水瓶、电熨斗,这些都是当时市场上出现的新东西,它们一出现,就被反映到了刨笔刀上。”

  马植林家中的墙壁上,还特地打了一面架子,平时他将这些刨笔刀放在上面。

  拿起刨笔刀给儿当教材

  儿子很喜欢这些刨笔刀,上小学时,他每天在文具盒里放一个不同的刨笔刀,“一年365天,他天天换新花样,同学们都羡慕得不得了。”随后,马植林拿出一个足球状的刨笔刀,球和刀已经“分家”了,球面破损十分严重,他说儿子小的时候真把它当球踢。

  除了给儿子当玩具,这些刨笔刀还是儿子早期教育的工具。上世纪80年代早期,南京的玄武湖动物园没有大象、长颈鹿、海豚之类的动物,而刨笔刀上已经体现出来了,马植林就经常拿着它们,告诉儿子:“鼻子长的是大象”,“颈子长的是长颈鹿”……

  从小,儿子就是通过他的刨笔刀认识小动物,并对它们产生兴趣、萌生爱心的。上学时,儿子“自然”这门功课学得相当棒。有一次,听说广州动物园引进了大象,儿子硬是缠着马植林带他去观看。马植林还收藏了一个“地球仪”状的铅笔刀,儿子没上小学时,就能看着它叫出几十个国家和首都的名字。上学时,儿子地理知识掌握得也十分牢。

  快报记者钟晓敏见习记者黄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