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怎样走这条路——对强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的思考(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4:08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工业强省对于四川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究竟该如何定位?2005年底,省委书记张学忠在修改自己的一份讲话稿时,将原稿中“确定工业强省战略”改为“确立工业强省战略”。

  一字之差,内涵深刻。确定,即明确而肯定;确立,即稳固地建立或树立。显然,稳固比明确的分量重得多。决策层的决心力透纸背。

  工业强省:因内生而动力不竭的进军

  让我们以近代工业与四川结缘的那一天为起点,观察这一个多世纪来的几个时代切片。

  1877年春,成都拱背桥一带叮当作响,新任四川总督丁宝桢指挥工匠,安装调试他从山东带来的枪弹机器。188间厂房里,寄托救亡图存的民族梦。

  工业文明之树被移植于农业文明之土,注定四川近代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就陷入“发育不良”的宿命———即使抗战时大批企业内迁,四川工厂数量从占全国3%激增为44%,亦复

  如此。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从战备角度调整生产力布局,“好人好马上三线”,四川受惠良多。380亿元投资,350家企业和科研单位,数万内迁职工,造就内陆最大最完备的现代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写就改变四川工业命运的一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五大工业支柱产业以高于GDP增速60个百分点的动力奔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5年间翻了几番;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迈过50%的门槛;工业经济增速特别是技改投入增速连年居全国前列……

  蓄势既久,其发必速。四川加速工业化,不仅必须而且可能。

  正因为如此,工业强省战略有了和历史上的四川工业勃兴截然不同的特征:不是输入,而是内生,因内生而动力不竭;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因主动而得以从一开始就抢占战略制高点。

  工业强省:观念更新导引我们走到起点走过明天

  时间倒推数月,四川党政代表团辽鲁考察之行中,工业强省战略第一次被明确提出并成为共识。

  有人把这理解为一次醍醐灌顶似的顿悟,殊不知,一段思想解放之旅起始于此前多年。

  回想上世纪后期:发展大轻工、抓“五小”企业、像抓农业那样抓工业,姑不论试水的深浅或者方向是否尽如人意,毕竟,走上工业之路者越来越多,全省10强县全是工业县,六大支柱产业五个在工业。

  于是,2004年的省委工业工作会就成为水到渠成之举。尽管在讨论省委、省政府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时,“工业强省”一词因见解不一未能写入文件,却在与会者头脑中留下不小的冲击。

  工业化思考,在随后一年间进入更多头脑。21个市州抓工业项目的劲头何曾如此高涨!人们还注意到,眉山、成都等地分管工业的政府领导进入党委常委班子,工业工作话语权空前强化。

  几乎与此同时,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核心的“三个转变”在实践中深入人心。什么产业能最有效地配置资源?工业。“不自己发展工业,拥有丰富资源的四川就可能沦为被别人配置的附庸”,省委政研室的看法极具代表性。

  因此,四川党政代表团在辽鲁取经,省领导到苏、沪考察,省级职能部门赴粤、闽、渝等地调研。人们关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认识高度一致,四川第一次有了统领全局的工业化战略。

  因此,在我们谋定下一个五年的规划时,工业头一回成为“五年”开篇的关键词。

  因此,在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工业年后,绝大多数市州的“年号”与此呼应。

  工业强省就这样成为8700万人的共同愿景。

  观念更新导引我们走到工业强省的起点,也将导引我们走过明天。

  工业强省:检验我们不断破解新老矛盾能力的考场

  40年前,长城钢厂炼出第一炉钢,火红钢水辉映30年红火。还没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坍塌中回过神来,工人们10年前第一次感到红色的刺眼:企业出现巨额赤字。

  与此同时,长钢的“三线战友”攀钢却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主动搏击市场,逐步奠定四川工业企业销售冠军的地位。2004年,攀钢重组长钢,对新旧体制转换作出形象诠释。

  这是“老工业基地”的一个缩影。换句话说,历史给四川的工业基础有多厚重,旧体制的无形枷锁就有多沉重。此为工业强省要求的新体制与还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旧体制的矛盾。 一立方米原木值多少钱?一张逍遥椅又值多少钱?明眼人一目了然。的确,从整体而言,四川原材料工业比重大,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是主流。而一支烟、一瓶酒,肯定支撑不起8700万人口大省的经济运转。此为资源大省与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矛盾。

  我们有新型工业,也有大量企业分散、进山、进洞,其结果,生产成本高,布局不合理,难以形成高关联度的现代产业聚集群。此为旧产业布局与现代工业要求的最佳配置的矛盾。

  无须讳言,不少企业是计划而不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当工业化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的四川,直接跳级到以重加工业为重心的阶段,因农业大省的工农业关联度低,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本省无法就地转移,以致全省城镇化水平落后全国近10个百分点,甚至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于众多西部弟兄。此为工业化之路与农村经济欠发达的矛盾。

  另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是,我们准备在工业跑道上奋起直追的这个时间点,中国正面临空前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建设地,四川在工业棋盘上落下每一子,都需要比别人多几分审慎。此为环保和生态屏障的要求,与加快经济发展的矛盾。

  凡此种种,注定工业强省是检验我们破解新老矛盾能力的考场。

  工业强省:

  追赶甚或超越先行者之旅

  正如我们没有用成绩来屏蔽四川工业历史中的灰色地带,我们也不会因负重闯关而放缓追求美好未来的脚步。

  乙烯等新项目填补结构缺失,排位本就中偏上的四川工业拿到全能竞赛的入场券。在此之前,发电设备、白酒、重轨等产品,已形成“单打冠军”群体。全省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

  后,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大市场。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全球产业转移加快,无不富含商机。

  要追赶甚或超越先行者,我们需要更大的动力、更短的捷径。它们在哪里?

  2006年2月15日晨,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回想起20年前的技术员生涯:“搞一个新产品开发要好几年,特别是绘图纸、晒图纸费时。现在这些交给计算机,几个月就能出成果。”他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路线的坚定拥护者。

  当天下午,成都市政协委员赵曦走进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会场,脑中盘旋着关于成都高新产业集群的发言。

  这天黄昏,省经委政策法规处处长唐浩加班修订一份关于打造产业集群文件。

  这不过是普通的一天,但在记者眼里,人们在不同场景里对工业发展道路的同向思考,却在巧合中指向某种必然。

  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什么?不是资本投入,而是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没有人会否认四川的科技优势,但要把它转化为工业竞争优势和产品优势,一方面要密切产学研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带动技术进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提高效率,除了我们熟知的市场化手段和科技手段,一个直观的载体是发展产业集群,从而提高产业协作水平,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成绵高新、德阳重装、攀西钢铁、川南化工,几大集群初见规模。

  发展产业集群,无形中也集成其他几个热点:工业合理布局、适度集中;污染集中整治;现代服务业配套;城镇适度超前发展。

  自然,在思考科技与效率主题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四川工业存量大、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的现实。成都的做法具有启示性:既大力发展工业又保护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宝贵资源;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大力发展传统和特色产业,特别是能够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也就是说,尽管造1架飞机顶得上制作8亿件衬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得一边造飞机,一边做衬衫。

  工业强省:

  主旋律鲜明的完美大合唱

  与一贯强势的国企相比,那些民间的工业传奇也许更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养鹌鹑的刘永好几兄弟从广东人排队买正大饲料中获得启示,创立饲料工厂;福布斯富豪刘汉元变卖家产,在家门口的小河沟里搞起网箱养鱼;迈普集团创始人花欣的第一件产品,是在电子科大自行车棚里用烙铁焊出。

  包袱轻,体制活,草根渐成栋梁。工业是“十五”期间我省民营经济增长最快的领域,到去年底,民营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突破50%。

  “共和国长子”们的表现也不逊色。数量少了,控制力和影响力却与日俱增,全省已经和即将迈进百亿元俱乐部的企业,清一色“国”字号。

  一首完美的工业大合唱,应当有高、中、低各声部的和谐共鸣———现实中我们或许可以把它们对应为大、中、小型企业。

  大企业、大集团是龙头,决定全省工业整体竞争力的高低。中小企业在繁荣县域经济、吸纳就业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工业强省的主旋律,在于抓创新、抓产业、抓项目。

  我们不妨把关键点具体化一些。

  ———扶优扶强,加快培育一大批带动力大、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强化载体,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明显、集聚发展效应突出的产业集群。

  ———优化结构,滚动实施一批水平高、规模大的工业投资项目。

  ———扶优汰劣,重视环境和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

  ———扩大开放,大幅度提高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能力。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优化组织结构,推进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

  阳春三月值得期待。届时,工业强省战略的行动纲领和配套文件将出台。

  全党抓工业,四川工业强省大有希望。■本报记者谭江琦邹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