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外向发力:三年翻一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5:18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外向发力:三年翻一番
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省外向经济发展凯歌高奏,进出口、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全部实现三年翻一番目标。全年进出口总额91.2亿美元,是2002年的2.2倍;利用外资16.9亿美元,是2002年的2.3倍;完成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2.8亿美元,是2002年的2.5倍。国家商务部长薄熙来对我省外向经济发展评价是:“在中部地区进步最快,而且是跨越式进步。”

  WTO接轨,管理体制变化,出口退税调整,汇率机制变革,贸易摩擦不断……过去几
年,我省外向经济发展形势风云变幻。在此背景下,外贸、外资、外经却全部实现三年翻一番,如此佳绩是如何取得的呢?

  大开放成为主战略

  去年11月9日,联合利华合肥茶叶基地的奠基仪式超乎寻常的隆重,省委书记郭金龙、省长王金山亲自出席奠基仪式,而在此前不久,他们还共同参加了“合肥微软技术中心”落成仪式,显示出省委、省政府推动大开放的决心。

  改革和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两股动力。我省在改革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作为一个内陆省份,长期以来在开放方面缺乏沿海地区所具有的种种便利与优势,影响了经济更快发展。针对这个问题,“十五”初期,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加剧带来的机遇,提出把大开放作为主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安徽经济奋力崛起。去年,省委、省政府的东向发展决策,更是对大开放主战略的坚持、发展与深化。

  围绕大开放这个主战略,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进一步加快利用外资步伐、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指导意见》等数十个促进外贸发展的文件,制定出口超基数奖励、出口退税贴息、企业出口信用险保费补贴等一系列激励外贸实施的政策,为我省外向经济大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好思路决定新出路

  我省外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形成一整套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发展思路密不可分。

  在利用外资方面,坚持直接投资、对外借款和其他投资“三箭”齐发;充分发挥市、县、开发区和省属大企业四大引资主体作用,“四个轮子”一起转;切实抓好项目跟踪服务,建立“五条线”招商跟踪机制,形成立体招商格局。经过多年努力,全省市、县、开发区利用外资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2005年,合肥、芜湖、淮南、马鞍山和蚌埠5个市利用外资超亿美元,其中合肥超4亿美元,芜湖超2亿美元,淮南等4个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幅均在一倍以上;南陵等13个县(市)实际利用外资超1000万美元;省级以上开发区利用外资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全省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达41%。

  同时,我省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已形成“建”、“科”、“工”、“民”四大集团军,其中包括省外经集团、铁四局、省建工集团、合肥水泥研究院、东华公司、马钢、奇瑞、江汽、海螺集团等。对外承包工程由比较单一的建筑业向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建设、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扩展;对外劳务合作由建筑劳务向服装缝纫、机械电子装配、医疗服务、农牧渔生产加工等延伸;对外投资从轻纺、机电行业向汽车、医药、建筑材料、电子仪表、采矿、森林采伐及加工、农产品加工等拓展。2005年,我省新批江淮汽车公司在意大利投资的设计中心等境外企业15个,马钢对澳大利亚铁矿开采项目实际投资1656万美元。合肥水泥研究院总承包巴基斯坦水泥生产线项目完成营业额8231万美元。

  综合力推动大发展

  我省外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省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实施“861”行动计划,全省综合经济实力飞速增长,为外向经济跨越式发展打下牢固基础。据海关统计,我省去年累计出口汽车及底盘2.67万辆,价值1.1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倍和1.16倍。由于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达17.3亿美元,在中西部地区排名由上年的第3位上升到第1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3亿美元,增长18.6%%。对此,省商务厅厅长王福宏深有体会地说:“就外经贸谈外经贸,路子越走越窄;跳出外经贸发展外经贸,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全省经济实力的增强促进外资结构的改善。基础设施、农业、高新技术、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明显提高;投资领域涉及农业林业、交通、能源、机械、电子、化工、医药、轻工、纺织、建筑、房地产、批发、零售、综合服务等30多个行业;外资来源国别和地区由40个增加到84个;来我省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8家;BOT、TOT、资产并购、股权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利用外资形式取得新突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