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雷锋“引路人”戴明章辞世(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6:43 华商网-华商晨报

  

雷锋“引路人”戴明章辞世(图)

  戴明章老人做报告宣传雷锋精神■资料图片

  老兵走了

  雷锋老领导戴明章26日逝世,享年76岁临终时手握钢笔正写雷锋事迹报告材料做雷锋事迹报告数百场,听众16万人次

  精神永存

  他走了,但留下给雷锋出书欠的10万元为写《回忆雷锋》行程上万公里搜集材料著书严谨:“我说的话到死都负责”

  

雷锋“引路人”戴明章辞世(图)

  2004年3月,戴明章在本报讲述雷锋的故事■资料图片

  

雷锋“引路人”戴明章辞世(图)

  1959年12月,戴明章接兵时的照片

  ■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是与其身世和当时社会的大背景有关,与雷锋周围有一批关心、爱护、培养他的领导有关。

  ■雷锋就是一个非常与时俱进的人。

  ■雷锋精神不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雷锋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美德丰厚土壤之中,离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没有雷锋精神。

  ■雷锋这个典型是时代的产物,研究雷锋精神就要研究他所处的时代。

  ———戴明章

  新闻提示

  戴明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2月26日8时27分不幸逝世,享年76岁。

  戴明章同志是当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十团(即后来的雷锋团)任军务参谋时,接雷锋入伍的当事者和经办人。

  40多年来,戴明章一直在收集、整理雷锋同志的有关资料。先后编辑出版了《回忆雷锋》《走近雷锋》《知雷锋·学雷锋》等著作,同时,还参与了《忆雷锋》《雷锋志》等书的编审工作。在全国16家报刊上发表有关雷锋题材的文章数十篇。

  晨报抚顺讯他的手里握着钢笔,嘴里含着一粒救心丹。

  2月26日8时27分,正在为一所中学撰写雷锋事迹报告的戴明章老人去世了!

  他带着满足离开世界,因为他为部队带来了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他给后人留下了百万字的有关雷锋的著作。

  他带着遗憾而去,因为他还有5场回忆雷锋的报告没做,还有两部关于雷锋精神研究的书稿等待出版,他还有近30万元的债务,他还有体弱多病的老伴需要照顾……

  “老戴是累了”

  “我推开门,脑袋一下子炸了,老戴手拿着钢笔,窝在椅子里,我扑到跟前喊他‘老戴,老戴,你说话啊’,他一动也不动”

  “老戴是累了,他也想歇歇了!”昨日,戴老的妻子———71岁的邹荣女士靠在床头轻声说。

  老人告诉记者,学雷锋纪念日临近,戴老应下了5场回忆雷锋的报告,去世时正在赶写给抚顺市五十中学的报告材料。

  “这段时间,他就没怎么休息,午睡都取消了,每晚写到半夜12点多,早晨四五点钟就起来写报告材料。”老人告诉记者。

  2月26日早晨4时许,戴明章老人起床了,老伴劝他别起这么早,“他不干,他说他感觉有压力,这些报告的材料一定要准备好。”邹荣老人说。

  2月26日上午8时许,戴明章走进卧室,对躺在被窝里的老伴邹荣笑着说:“还有一点就快写好了。”说完叠好自己的被子,告诉老伴去打豆浆,就出了卧室。

  当日8点多的时候,邹荣老人没有听到豆浆机运转的声音,她以为老伴戴明章又忘了打开电源,就起身来到书房,“我推开门,脑袋一下子炸了,老戴手拿着钢笔,窝在椅子里,不说话,我扑到跟前喊他‘老戴,老戴,你说话啊’,他一动也不动。”

  120人员赶到时,戴明章已经停止了呼吸,墙上的时钟定格在8时27分。120人员发现戴明章老人的嘴里含着一粒“救心丹”,据此推测,老人临终前感觉自己不好了,含下了药,但为时已晚,老人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去世。

  336场报告听众16万人次

  一个墙角的书柜贴着封条,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出里面是老人历年写作的手稿

  戴明章老人的家,其简朴程度让人很难将之与一位著作百万字的退伍军人作家相联系,几件老式家具,屋子里最先进的是一台486老式电脑。

  两面墙的书柜里堆满了书籍,一个墙角的书柜贴着封条,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出里面是老人历年写作的手稿。

  靠窗前的老式写字台上,还放着老人临终前给五十中学写的报告材料,还没有写完,老式的钢笔还放在本子上。

  在戴明章生前遗物中,记者看到一本黄纸壳封面的记录本,里面是关于老人历年所做报告的记录。

  在记录中记者看到,老人自1990年12月离休后,成为抚顺市老干部革命传统报告团报告员,先后到全国各地工矿城乡、中小学校作回忆雷锋的报告,记者统计了一下,总计336场,听众达16万余人次。

  他留下30万元债务离去

  为了给儿子治病欠下了20余万元的债务,加上为出版雷锋系列书籍的借款共留下了近30万元的债务

  在老人的家里,挂着一双黄色的袜子,邹荣老人告诉记者:“那是他在部队带回来的袜子,已经穿烂缝补了很多次,还不舍得扔掉。”

  记者看到,这双黄色袜子上的后跟上缀满了补丁,记者探手伸进袜子缝补处,感觉到厚厚的缝补了不止一层。

  “他不会给自己打算。”邹荣老人说,戴明章老人的儿子戴强生前在抚顺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任职,但老人每次外出从不向儿子张口要车,亲属有事希望老人和儿子说一下帮帮忙,戴明章老人都以“公家的事,我不好过问”为由婉言谢绝。

  戴强患肝癌后,家里为了给儿子治疗,老人拿出全部积蓄依然不够,只好向亲属朋友们借钱,老人的妹妹戴明华劝他向组织上提出家里的困难,求组织帮助解决,老人依然没有开口。

  直到2004年12月戴强去世,老人为了给他治病欠下了20余万元的债务,这笔债务直到老人逝世依然没有还清。加上老人为出版雷锋系列书籍的借款,戴老身后,留下了近30万元的债务。

  “我说的话到死都负责”

  “戴老的突然离世,我们感到很遗憾,对于研究、继承雷锋精神这是一大损失”

  听到戴明章老人的噩耗,雷锋团副政委阎显宏以及雷锋连许传达连长来到戴明章老人家,慰问邹荣老人。“戴老著书很严谨,他给我们作报告的时候,曾经对我们说过‘我说的话到死都负责’。”昨日,雷锋团雷锋连连长许传达这样告诉记者。

  “戴老的突然离世,我们感到很遗憾,对于研究、继承雷锋精神方面这是一大损失。”许连长对记者说,他和全连的战士们感到,戴明章老人著书很有权威性,非常严谨。

  对此,雷锋资料收藏者褚士奇对记者谈起一件事,在戴明章准备着手编著《回忆雷锋》这部书的时候,得到了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首长王太良将军及雷锋团原老团长吴海山等的鼓励,老人亲自走访雷锋辅导过的学生、战友,并行程1.2万公里,走访省内外和雷锋生前有过接触的首长、战友、工厂领导等142人,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用了近4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回忆雷锋》的书稿。

  褚士奇说:“近年来,有些人不负责任的编撰出一些针对雷锋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他常常据理力争,以他知情人的身份和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纠正一些不实之词。”

  戴明章在世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历史不容篡改,历史不容假设。”

  据悉,今日14时许,抚顺市将在抚顺殡仪馆举行戴明章老人追悼大会。

  那年,戴老走进晨报

  2004年3月1日清晨,华商晨报社会议室,50多名雷锋生前的战友欢聚一堂,举行“华商晨报·雷锋战友联谊会”。座谈会上,戴明章老人讲述了雷锋故事。会后,戴明章与战友们在华商晨报大门前合影留念。

  

雷锋“引路人”戴明章辞世(图)

  图为2004年3月2日本报报样

  40载,戴老相伴雷锋

  戴明章,1930年12月20日出生于本溪市,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区队长、参谋、连长等职,后转业地方工作。先后19次受到表彰,曾荣立三等功3次。转业到地方后,受到24次表彰,并先后被组织上授予荣誉称号及各种奖励43次。

  40余年来,多次应邀到各地作雷锋事迹报告,并先后被聘为“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名誉馆员”、“抚顺市望花区学雷锋研究会名誉会员”、“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顾问、名誉馆长”。1992年9月副主编《忆雷锋》一书出版,1994年又编著出版了《回忆雷锋》一书。

  突破常规招雷锋进部队

  戴明章是接雷锋到部队当兵的第一人,在雷锋入伍那一年,他正好是驻抚顺某部的军务参谋,专门负责征招新兵,雷锋当年就是戴明章力排众议,突破常规招进部队的。

  据《金华晚报》报道,1959年12月22日,戴明章在辽宁辽阳新兵体检站,看到操场上许多人围着一个个子不高的男青年在议论着什么,就好奇地走过去想看个究竟,这时候,这名青年看到戴明章是军官,就迎了上来,非常激动地对戴明章诉说了他的苦难家史。雷锋这种对解放军的纯真感情,深深打动了戴明章,当月25日当戴明章向部队首长汇报兵源情况时,特别提到了雷锋的名字。

  “雷锋当时的问题是没有政审材料。”戴明章说,雷锋是鞍钢弓长岭铁矿的应征青年,入伍前,雷锋在弓长岭铁矿就是个先进人物,已经小有名气了,铁矿不大愿意放雷锋去当兵,因而不愿给部队送政审材料。但是雷锋自己决心很大,整天跟着戴明章等带兵的干部,戴明章等人看到雷锋的表现和思想意识确实优秀,就突破常规,在没有政审材料的情况下,将雷锋送进了部队,这在当时政治挂帅的年代里,非常不容易。

  1965年,戴明章转业到地方工作,因为不想借雷锋来增添自己的光环,他一直没有声张。

  直到1987年,“雷锋团”第九任团长李德长经过艰难寻找,找到戴明章后,才揭开了他和雷锋的这一段历史。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傅广新采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