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调解 新模式化解新问题近三年来上海受理各类民间纠纷二万七千余件,调解成功率近百分之九十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8:08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顾一琼

  曾有人将调解比作针对民事纠纷的一帖“中药”:百姓不用花钱,不打官司,就能高效、和气地化解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上海,作为解决基层矛盾纠纷的重要方式,人民调解功不可没。近三年来,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27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近96%;参与调处了3000余件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600余件。

  适时而变。如今,人民调解在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更主动顺应社会发展。广大调委会和人民调解员群策群力,一个个从实践中探索出的纠纷调解新模式令人眼前一亮。

  以“外”调“外”

  由有威信、懂法律,又善于做思想工作的来沪人员担任调解员,调解外来人员之间的纠纷。这种建立在思想、情感认同基础上的调解新方式在实践中获得认可。

  从一名泰州来沪的打工妹成长为人民调解员,周小燕称自己不仅学到很多法律知识,更“找到了归属感”。周小燕所在的莘庄镇东吴村金湾小区是一个较大规模的外来人员集中居住区。一年多以前,小区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并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了三名外来人员担任调解员。经过系统培训,这些调解员发挥出了语言、思想感情上的独特优势,大大提高了调解效果,并成功调处了25起纠纷。

  “工作室”兴起

  随着社区内重大、疑难、复杂纠纷的出现,调解工作也开始向专业化、社会化、职业化迈进。越来越多专业出身的人员加入调解队伍,新兴的“调解工作室”被百姓视作调处“疑难杂症”的“专家门诊”。

  本月12日,在许泾七队,一名20个月大的安徽籍男婴不慎落井溺水死亡,家属提出索赔25万元。为妥善处理这起意外死亡事故,村调委会邀请梅陇镇调委会人民调解工作室参与调解。经调查,这口井是30年前挖的,现在井的使用人全部为临时租客。为避免矛盾激化,工作室主任曹顺兴邀请生产队的代表来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经过四天的多次调解,最终令各方心平气和地签下了调解协议。

  参借“外脑”

  律师顾问、心理疏导……这些“外脑”的加入也令调解工作在社区内焕发出新的活力。引入心理疏导,这是浦东新区沪东街道调解工作的一大特色。他们通过与当事人促膝交谈、提供建议,使他们宣泄紧张压抑,缓解对抗情绪,最终化解矛盾。经过一年多的“试运作”,如今,心理疏导成了该街道新进调解员的“必修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