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升本,是否“禁”得其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09:27 河北日报

  1月24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指出:"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一纸令下,引来轩然大波-----

  专升本主要有三种途径:一种是成人高考,另一种是自学考试,还有一种是普通专升本教育,它主要适用于专科在校生或应届毕业生。目前存在的专升本流程确实存在随意招
生、收费混乱、程序不明的现象。对现行的专生本制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但1月24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对“专升本”的禁令一出,还是惹来不少争议之声,对国内上百万名专科生来说,这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声音一:“禁令”旨在保质

  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如果高考成绩没有达到大学本科录取的分数,就进入专科学校或高职学校上专科,毕业后再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因为现在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相对本科生更大,所以,专科生一般是希望考入大学本科学习。但是,一般专科学校并不具备本科培养资格。于是,有些不具备本科培养资格的专科学校,就与具备本科培养资格的大学联合办学,学生在专科毕业后升入本科,毕业后拿到相应的本科文凭。

  省会的一些教育界老专家对这种不规范的专升本制度颇有看法,他们认为这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不少问题,一是盲目扩招,二是学费高昂。一些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利用上述做法,招收了大量的学生。这样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本科文凭,有的还有学位,但因为基础差,又没有经过正规的本科教育,毕业生的质量很难保证。大量这样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与正规学校本科生进行竞争,实际上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

  因为一些专升本是给那些高考成绩没有达到本科线的考生一个曲线上本科的途径,所以很多学校都收取很高的学费。有些学校的学费是普通大学本科学费的数倍。这种高额学费,更加激发了相关学校大量招收高考未上本科线的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专家认为,在这种情况面前,教育部要求压缩一些学校的专升本录取率,叫停一些学校的专升本招生,并规范各校不得借专升本的名义进行高收费、乱收费,对于维护高等教育的秩序,保证本科教育的质量,堵塞一些学校以专升本作为捞钱的机会,都有相当的意义。

  声音二:“禁令”难医病根

  对于专升本“禁令”,很多教育界人士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对专升本的“严格控制”措施是否就能起到预期的“提质减负”作用引起了一些专家的置疑。

  位于省会的某高校王教授谈出了自己的忧虑:一般来讲,重点院校的生源质量更高,学校管理水平更高,培养高素质本科人才的能力也更高。但《通知》却把治理专升本的重点放在了重点院校,让人很难理解。许多高考中因能力稍有欠缺甚至是偶然失误但潜质很好的学生,他们在重点院校专科学业完成后大都有继续本科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实力,现在却要因这个《通知》断送了本科梦,这公平吗?而允许普通高校继续运行专升本,如果说是考虑到普通高校数量多,能够继续为大量专科生提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的途径,那么数量控制在应届毕业生5%以内的严格要求,显然也会断送大多数学生继续本科学习的梦想。可见,重点高校“原则不举办”、普通院校“严格控制”专升本的措施本身存在矛盾,缺乏对受教育者愿望的了解。

  声音三:该替学生想一想

  可以想象,对于更多的在读专科生来说,这场教育政策的“突变”大大出乎于他们的预料之外。有不少学生在选择就读专科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争取进一步专升本教育的机会,现在这一“禁令”的出台无疑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小李是去年刚考上的专升本学生,对“禁令”的出台,他不无委屈:“我在高考时分数线已经达到了本科,但是为了能考到好的大学,才报了“211”大专,就是为了专升本,但现在这一切都成了未知数,我希望国家在教育政策的变更之前,应该在宣布和执行之间留出缓冲期。即使准备停止部分高校的普通专升本教育,也应该针对2006年入读专科的学生,而不是已经在校的专科生。”

  一些学生家长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新政策的出台无疑剥夺了部分专科生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从近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来看,专科生的平均就业率要低于本科生近20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专科毕业生希望通过专升本教育来提高学历,增长知识,以求获得理想的职位。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停办专升本无疑会强化一考定终生的教育色彩,这将不利人才的后续培养。本报通讯员 闫树成 本报记者 郭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