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源县特困生补助被挪作办公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15:05 南方报业网 | |||||||||
这个新学期开学,东源县各初中、小学将去年先收上来的杂费退还给学生。杂费还没退完,该县双江镇高陂村村民却因此发生争执,村民质问报送特困生名单的村委会:到底谁是农村特困生? 东源县是我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目前尚有1万多户特困户。2001年秋季,省财政开始拨出专款,对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特困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书杂费。
根据有关规定,确定享受专款资助的特困生,应由乡镇政府召开由主管教育领导、教办主任、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参加的联席会议确定,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公示后还要收集意见交乡镇工作组审核,然后报县农村特困生免交书杂费工作领导小组确认后实施。县委、县政府还应派出督查组走村入户督查落实。 然而,在东源县一些地方,“特困生”名单的确定却引起群众质疑,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走访。 特困生指标“共同受益” 新学期开学,东源县双江镇高陂村两名初中生张华和李明去双江镇中学注册。张华持有特困生证明,书杂费全免,而李明则要交90元书费。 “我俩家境差不多,为何上学交费差那么远?”对于李明的不解,学校方面的答复是,从2005年秋季开学开始,在我省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户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享受免收杂费政策。目前,在这16个县里的农村学生中,除了享受“两免一补”(对农村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的特困生外,其余的称为“一免生”,只免杂费,还应交书费。李明属于“一免生”,所以要交90元的书费。 对“一免生”的概念,李明还是搞不懂。他拨通了高陂村委会的电话,问村委会赖主任:之前村里已经向他收了108元,为什么注册还要交90元? 2月21日中午,在高陂村,赖主任告诉记者,2001年起,全省对农村特困家庭子女读书实行补助,补助标准是小学生每学年320元,初中生每学年500元。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去年秋季才被“两免一补”政策取代。 按东源县教育局的安排,高陂村“分到”了34个特困生指标,特困生的人选每年更新。2005年8月确定新学年特困生名单时,在该村69个初中生中,有7人是公认的特困生,其他学生家境大体相当,所以剩下27个指标很难确定。 最后村民讨论决定:先将指标数填满,等这27个指标的拨款下来,再平分给62人,这样每人可分108元。换言之,在高陂村69名初中生里,除了7名每人纯得250元资助外,其余27个指标,虽然上报的是27个人,但实际上却由62名学生分享资助款。 2005年秋季入学,省政府宣布在东源等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村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但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方法未及时出台,对当学期杂费“先收后退”。 按河源市农村(含乡镇)中小学“一费制”收费标准,农村普通初中收费283元,7名特困生减免掉财政补助的250元,各交了33元的“差额”,而村里另外62名学生中,27名在册的和35名不在册的皆减去108元,各实际交了175元。 今年春季入学前退费,“公认”的7名特困生退回33元/人,特困生名单上的另外27人也退回33元/人,剩下的35人各退193元(283元减去90元应交的书费),这样,2005年秋季62人交的钱一样多,现在退费,不在特困生名册上的35人,反而退得更多。这27户村民提出,按道理,退回来的总数7646元(27人的33元/人和35人的193元/人相加),平分给62人每人应退得123元才算公平。 为了平息这个矛盾,村委会决定,将35名不在特困生名单上的学生去年秋季所分得的108元先收上来。这便是李明说的108元。 赖主任称,周围不少村当时难以确定特困对象,也采取了这种平均受益的做法。“要是县里能多给几个指标就好了。”他准备到学校了解具体情况后,再跟村民商量解决。 办公经费不足“盯”上特困补助 2月21日,当记者就特困生指标问题走访东源某镇初级中学时,却意外了解到惊人黑幕: 从2002年秋季开学起,全省中小学全面实行“一费制”。未经省政府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学校均不得擅自立项收费。 但是,2003-2004学年东源县教育局以统筹购置办学仪器为由,向各中小学校收费,其中高中60元/人,初中25元/人,小学20元/人。 “‘一费制’以后,农村中小学经费困难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校连水电费都付不起。县教育局这样‘宰’一笔,当时各中小学意见都很大”,该校校长说,“这笔钱收了一学年。我们学校被收了将近2万元,但返还的只有价值8000来块钱的教学设备,如乒乓球台、办公桌等。” 为平息乡镇中小学的“怨气”,县教育局打起了特困生补助的主意。他们先是将全县特贫生指标分配到各个学校,由学校通知当地村委会统计人数,再由学校造册,名单上盖有学校和村委会的公章。 但没过多久,县教育局又通知各中小学校校长开会,称还有部分特困生指标,由各学校统计人数报上来。这笔钱可以灵活使用,作为学校办公经费。 “我们学校当时(2003年8月)分到40来个指标,当时大家(各中小学)都这么做了。”该校长说。这样,特困生补助从上面拨下来后,其中有一部分并未用到学生身上,就落入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口袋。 “这笔钱应还给特困生” 2月22日,记者在东源农村走家串户时,碰上一位驻在农村的县教育局干部。他告诉记者,“要不是这次退费,我们也蒙在鼓里。据我们调查,全县有不少村都有共同的问题,就是采取共同受益的方式来平摊省里的特困生资助。很多不在特困户名册上的农户,其贫困程度不亚于在册的,有些村甚至在造册时填上的是村里生活较好或信誉较佳的农户,他们认为日后平分拨款时,这些人拿出钱时会更爽快。” 这位干部认同上文中学校长的说法,他认为被县里挪作学校办公经费的资助款,应该真正用到农村特困生身上。来源: 南方农村报 作者: 蔡庄(张华、李明同学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