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和谐冰城宁静而美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3:30 新晚报

  ——哈尔滨市治理噪声污染初见成效受到市民好评

  本报记者 赵振宇 谭启首

  居民楼下,日日喧闹的饭店“卡拉OK”取缔了;大院中,昼夜不息的塑料加工点搬家了;恼人的工地噪音越来越少了……细心的市民发现,2005年“耳根”清净了、觉睡得安
稳了。

  调查显示,卡拉OK、室外高音喇叭、风机水泵噪声污染,几年来一直是哈尔滨市群众投诉居高不下的热点,占全市环境污染举报投诉的70%左右。

  2005年3月,哈尔滨市扰民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市委主要领导对抓实抓好此项工作作出7次重要批示。10个月的整治,噪声污染投诉案件明显下降,随之出台的扰民噪声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噪声周举报

  从700件降至100件

  深夜,道外东方红小区20余户居民紧闭门窗,仍烦躁得难以入睡,楼下“天天顺渔馆”不时传来阵阵“放歌”声。从中午到午夜,一批又一批客人连续地用“酒歌”刺激着楼上20余户居民的耳膜。附近居民与饭店一轮轮交涉。结果是:饭店不可能拒绝客人的兴致。市民将渔馆举报到环保部门,限期整改无效后,渔馆被勒令停业。居民等来了企盼已久的宁静。负责“12369”举报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他们每天接到市民投诉在100起以上,卡拉OK、室外高音喇叭、风机水泵噪声污染成为群众投诉的集中热点。环保部门都在2日内将调查情况向市民反馈,并对噪声源进行处理。

  统计显示,2005年全市共受理扰民噪声投诉10843件,其中96%以上的投诉都得到处理。目前,哈市噪声扰民投诉从最高峰时每周700余件下降到今年年初的每周100件左右。

  环保讲诚信不在表层“兜圈子”

  市环保局的毕林涛局长说,治理噪声扰民不能单从治理上“兜圈子”,被动管理不是从根上解决问题,主动管理才是上策,这也是哈尔滨市扰民噪声防治长效机制出台的主要原因。

  治理噪声扰民不能是简单的检查和罚款,防治结合才能治本———目前,市环保局实行业户环保诚信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建立电子档案,对讲环保自律、环保信誉好的业户,挂“绿牌”实行免检;对有一定环境污染问题、但能积极治理的业户,挂“蓝牌”督促解决;对群众投诉多、环保自律和信誉差的用户,亮“黄牌”重点监管。同时,发动社区干部和群众环保志愿者共同参与,发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的三元监督体系,解决了“民不举,官不究”的现象,把噪声问题解决在市民投诉之前。

  10部门联动人人都是责任人

  遇到噪声投诉,不管归哪个部门管,都统一接下来,然后按部门分工分转,不让老百姓自己挨个部门去投诉。部门联动体现了扰民噪声污染防治的出发点———“服务为主,以民为先”。

  市环保局污染控制一处的彭旭处长介绍,目前的长效机制,对居民居住区环境影响很小的项目,由环保部门提出环保要求,制作告知承诺书,由工商部门发给申请人,让申请人了解有关环保要求;对于易产生严重扰民噪声,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在居民区或居民楼内开办的项目,工商、环保部门要在申请人提出开办申请时,告知其另行选址或调整开办项目类型。

  从环保一家管,到工商、行政执法、文化、交通、综合整治、各区政府等10余个部门联合管理,防止部门之间“推诿扯皮”,集中力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公众和业户知道在噪声污染防治方面应遵守哪些规定、达到什么标准,在源头上控制了噪声扰民。

  去年哈尔滨市扰民噪声治理工作的成功经验,使环保部门有了更大的信心。“重在预防、防治结合,统一受理、归口办理”的原则,将给哈尔滨和谐社会的构建、市民宁静的生活,再添一抹亮色。

  短评:为长效治“顽症”叫好

  10个月内,百姓噪音扰民举报从一周700件降至100件。这一成效,启示不小。把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真抓实干,就会见成效、出成果,老百姓就会打出满意的高分。

  这次哈尔滨市噪声治理行动,从一开始就高起点地建立起长效治理机制,老百姓随时都有地方反映问题,随时都有人帮助、有人负责、有部门协调联动。这样的工作方式,标本兼治!各部门将工作力量“下沉”,在解决市民投诉的同时,从源头抓起,噪声大、影响居民生活的KTV、汽车修配厂等不予审批,避免了“事前疏于管理,事后赶紧治理”的诟病。

  标本兼治,始终把老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替老百姓排忧解难。市民有理由相信,彻底根治噪声扰民大有希望,按照这样的工作方式,各部门为老百姓办事,就一定会办好,办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