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房价攀比风拷问政府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3:40 舜网-济南日报

  陈 军

  据《北京娱乐信报》2月28日报道,2005年北京商品住宅均价比上海高27元/平方米。但昨日,戴德梁行相关负责人岳锋钢说:“上海的房地产购买力不会低于北京,其潜力很大。因此,上海2005年住宅均价虽然比北京低,但我个人认为很快会赶超北京的。”

  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京沪两地属于绝对的“核心”,开发商够不够实力,到两地房地产市场走一遭就可见庐山真面目;买房人钱够不够多,看一看两地房价就一目了然。两地代表着南北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北京一直是全国房地产价格最高的城市,自2003年上海首次超过北京后,两地的房价较量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此背景下,这种攀比风开始袭染全国:中西部跟东部比,县级市跟地级市比,地级市跟省会城市比,省会跟区域中心比。杭州房价5年上涨一倍多,凭什么南京、青岛就不可以?天津房价涨那么快,凭什么武汉、成都、重庆就不行?于是,上海向香港看齐,省会向上海看齐,一个城市以另一个城市为参照。大家在比较中变得浮躁,忽略了对自身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消费能力的关注。

  不可否认,地价、开发商和炒房者三股力量是拉升房价上涨、造成房价攀比的重要因素。但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在其中推波助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地方片面强调房产市场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从而不自觉地与其他地区盲目攀比。房价高,说明我们的经济景气,发展水平高。于是,不惜大兴土木,建摩天楼、不夜城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房子建了拆、拆了建,人为地造成了许多被动性的住房需求。还有的地方美其名曰建设园林化景观城市,片面追求景观化、高档化、贵族化的建设规划,而这些费用不可避免地摊到了房屋造价中去,也推动了房价上涨。在这些地方领导干部的思想中,政绩就是看城市形象,看财政收入,既然房地产可以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土地增值可以快速有效地增加财政收入,何乐而不为呢?他们期望通过推高房价来拉动当地的GDP,来显示个人政绩。而房价上涨,居民福利水平下降,群众切身利益受到侵害等等就无人问津了。

  可以看出,目前房地产市场这股攀比之风之所以愈刮愈烈,并不是政府无能为力,而恰恰是地方政府自身政绩观的错位导致了市场的无序。党中央一再要求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中央政府也在不断推出诸如提高住房贷款利率等举措,要求地方政府切实完成从房产市场的收益者到监管者的转变,发挥其在抑制房价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事实上,政府的责任就该是让老百姓“居者有其屋”,而不是一个劲地与其他地方比房价高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