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解读]生物柴油,关乎国家能源战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1日05:05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

  策划:赵洪松王才忠

  文/图:梁均贵 唐晓安 崔逾瑜 张夏讯

  

[解读]生物柴油,关乎国家能源战略(图)

  

[解读]生物柴油,关乎国家能源战略(图)

  由生物柴油驱动的机器转动起来了

  

[解读]生物柴油,关乎国家能源战略(图)

  王汉中在了解油菜生长情况

  荆楚大地油菜生长带有变窄变短趋势。

  2005年,全省油料种植面积145.06万公顷,减少7.56万公顷。去年秋播,全省油菜面积同比减少约3.3万公顷。

  受气候影响,去年我省油菜籽减产,但市场价格掉头向下。“前年每公斤2.6元,去年只有1.9元,难道城里人都不吃了?”浠水县巴河镇中心村老农刘百金对此“反常”现象百思不得其解。

  油菜大省遭遇“洋风浪”

  我国是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国。湖北是全国最大的油菜籽生产省,种植面积、产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但是去年国内油菜籽市场价格降到近3年最低,油菜秋播面积仅长江流域就较上一年度下降30%。

  “我国油料市场受到海外油料冲击。”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所长王汉中说,以去年10月为例,我国油菜籽价格比国外高11%。

  随着国际油料价格持续低迷与棕榈油等廉价油料市场比价不断下降,我国油料市场还会遭受更严重的挤压。他说,2005年,我国油料进口量再创新高,其中,进口大豆2400万余吨、植物油672万余吨。二者之和已接近同期国内植物油生产总量。

  “我省油菜优势产业不优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王汉中忧虑地说,从今年起,我国将取消对植物油进口配额限制,国内市场可能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我国数亿从事油料生产的农民将面临减收和失业的危险。”他认真地说。

  时代呼唤生物柴油

  2003年我国消费柴油8300万吨,消费汽油4016万吨。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我国石油需求年增长5.77%,而国内石油生产年均增长仅为1.67%,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分析,到2015年,我国原油供给进口依存度将由现在的30%递增到50%以上。据预测,地球上蕴藏的可开发利用的煤和石油等能源,将分别在200年和三四十年内耗竭,天然气按储采比也只能使用60年。“为防止能源短缺引发的灾难性局面出现,我们必须寻找石化柴油的良好替代品。”王汉中说,植物油除食用外,还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将植物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是我国油料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一方面,国内食用油料消费市场已基本饱和,市场需求拉动作用很弱;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动力燃料中,柴油占主导地位。“永不枯竭的生物柴油,必将是未来石化柴油的良好替代品。”他说,大力发展生物柴油,既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燃油安全,关乎国家能源战略,又有利于发挥其对我国油料产业的市场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农民的就业和增收,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他说,国外正在积极发展生物柴油产业,且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发展速度极快。在欧盟,以菜籽油作为主要原料,2004年生产生物柴油达200万吨,在美国,生物柴油已成为美国替代燃油中增长最快的产品。

  我省发展生物柴油前景广阔

  地处武汉的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堪称我省油菜研究的“双子星座”。业内人士指出,创造油菜产业辉煌成绩的湖北,一定能在发展生物柴油的道路上,再创辉煌。“我省生物柴油大有可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教授傅廷栋说,现在制约我省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瓶颈已不成问题。

  他说,目前制约我省生物柴油产业化的原料来源、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等三方面的瓶颈,正在一一突破。

  傅廷栋说,一方面,与世界有关油料主产国相比,我国油菜单产明显高于国外主要菜籽出口国。同时,我省在培育优质能源油菜新品系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此外,我国长江流域有大量的冬闲田,据悉,其面积比我省现有油菜种植面积还大得多。“不仅动物油脂、能源油菜被纳入生物柴油的材料范围,而且原料产地已从大田扩展到高山和荒坡滩涂地带。”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黄凤洪研究员对生物柴油广阔的原料来源充满自信。“更重要的是,目前国际市场上植物油价格已基本接近柴油价格,用植物油转化为生物柴油在经济上已基本可行。”王汉中欣喜地说,随着一批适合种植的含油植物被发现以及一大批致力于生物柴油产业化的企业陆续加盟,生物柴油发展前景一定无限广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